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4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林业   886篇
农学   318篇
基础科学   214篇
  556篇
综合类   2227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以栽植于日光温室中适宜延迟栽培的‘贝达’砧‘意大利’葡萄为试材,自2013年8月1日始至落叶(2014年1月31日)止每天分别进行红光和蓝光不同光质延长光照至24:00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葡萄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外观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叶片抗衰老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红光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有序,明显减缓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显著延缓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前期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破坏了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高于对照,并且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比对照排列整齐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补充红光和对照。综上,补充红光处理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相似文献   
104.
为厘清非农就业质量对山区农户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基于2021年浙江省山区4县48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取OLS、Heckman两阶段以及2SLS等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同时采取Probit模型检验作用机制并结合案例加以佐证。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质量的改善激励山区农户提高土地转出的稳定性。2)非农就业质量显著影响老一代农户和“体制外”农户土地转出的稳定性,但是对新生代农户和“体制内”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同时,非农就业质量对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因为就业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差异;3)非农就业质量影响土地转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在于强化农户的城市融入意愿、弱化农户对地租的偏好以及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相关政策需要致力于提升山区农户的非农就业质量,提升和完善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收入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对从健康仔猪粪便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发酵乳杆菌的益生性能进行测试,为其在畜禽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Rogosa SL完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106株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酸和胆盐耐受初步筛选出1株潜在的饲用乳酸菌,经16S rDNA序列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F1,并对其益生性能潜力进行评估,包括抑菌活性(针对大肠杆菌K88、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弧菌等12种病原菌)、对模拟胃液中酸性环境的耐受性、对胆盐的耐受性以及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性。【结果】发酵乳杆菌LF1耐酸和耐胆盐的能力较强,显示出较强的益生菌潜力,但LF1菌株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不强。在生物拮抗作用方面,发酵乳杆菌LF1的培养上清可以显著抑制多种常见动物病原菌生长。【结论】发酵乳杆菌LF1具有较好的益生性能,通过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评估后,可以作为应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益生菌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6.
为研究肉牛对不同玉米秸杆产品的利用情况,选18月龄西门塔尔牛与当地黄牛的F136头,分别用铡碎、揉碎、揉碎压捆、制粒、压块和挤压成棒状的六种玉米秸秆饲料进行了肉牛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秸秆采食量以后三种加工处理的秸秆为最高,铡碎为最低,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日粮表现消化率以秸秆颗粒型日粮最低,其他几种秸秆型日粮差异不大;肉牛增重以应用秸秆饲料块和秸秆饲料棒的肉牛增重效果最好,铡碎秸秆最差,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除铡碎型外,其他几种玉米秸杆饲料用于育肥牛均可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测定的香榧假种皮青果、坚果和内仁的物理特性,包括其三轴尺寸、类球度、表面积等,对各种基本物理参数进行了分析总结;测定了不同含水率香榧坚果和内仁的破坏力、变形量,计算了香榧坚果和内仁的破坏能、刚性量。同时,分析了各压缩指标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为香榧的采收、去皮加工、品质评价以及有关去假种皮机和破壳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在刀具前刀面月牙洼磨损区域加工装填MoS2固体润滑剂的微孔,制备了一种镶嵌固体润滑 剂的自润滑刀具(SLT〖CD*2〗1),并与前刀面有孔但无固体润滑剂的刀具(SLT〖CD*2〗2)以 及传统刀具(SLT〖CD*2〗3)进行切削对比试验。用TH5104红外热像仪测试了3种刀具切削45 号淬火钢的切削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LT〖CD*2〗1自润滑刀具的切削温度明显降低,比 传统刀具SLT〖CD*2〗3降低15%~20%,SLT〖CD*2〗2刀具比SLT〖CD*2〗3降低5%~10%。通过切削 温度理论分析表明,由于自润滑刀具SLT〖CD*2〗1在前刀面形成润滑膜,降低了前刀面剪切应 力以及减少了刀屑接触面积,使得切削温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9.
酶—湿热处理对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研究酶用量与脱支时间对复合变性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晶型均为A型,且预期血糖指数(p GI值)大多低于55%,属于低p GI值食品。由体外消化动力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等实验分析得出,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子链平均聚合度(DP值)、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等随酶用量和脱支时间的变化表现为3个阶段,尤其在第2阶段,即当酶用量在50~60 U/g且反应时间在12~16 h范围内时,因分子链DP值适合重新聚合形成稳定的结晶结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0.
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大豆全生育期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东北黑土区草甸黑土5种生物炭添加量(0、25、50、75、100 t/hm2)下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含水率常数、土壤水分扩散率)和单次降雨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炭对黑土区草甸黑土耕层土壤持水能力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降低土壤残余含水率,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其中对残余含水率的影响最显著,100 t/hm~2生物炭处理使残余含水率最多降低27.6%;施用生物炭能明显降低土壤水分扩散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依次比对照组减少34.8%、37.5%、71.4%和58.9%;在单次降雨过程中,施用生物炭能减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使土壤含水率在降雨之后更快地由迅速下降期进入缓慢下降期,并能明显提高缓慢下降期对应的土壤含水率;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以75 t/hm~2生物炭处理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