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1篇
  7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家蚕病原白僵菌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连根 《蚕业科学》2000,26(4):224-227
用脉冲凝胶电泳中的等高压均匀电场 (counter clampedhomogeneouselectricfield,CHEF)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家蚕病原白僵菌 (Beauveriabassiana)核型。家蚕病原白僵菌至少有 6条染色体 ,估算其大小在 2 .5~ 7.2Mbp之间 ,3种分离菌株的核型大小为 2 6.5~ 2 9.0Mbp。家蚕病原白僵菌核型在分离菌株间存在多型性。  相似文献   
102.
滨麦[Leymus mollis(Trin.)Pilger,NsNsXmXm,2n=28]属禾本科(Poaceae)小麦族(Triticeae)大麦亚族(Hordinae)赖草属(Leymus Hochst.)的一个多年生四倍体植物,蕴含着丰富的小麦改良优异基因,是小麦育种的重要三级基因资源。为给普通小麦-滨麦种质类型的创制、筛选和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细胞学观察、顺序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及分子标记等技术分别对普通小麦7182、滨麦及其高世代衍生系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寡核苷酸探针pSc119.2和pTa-535相结合的技术绘制出普通小麦7182所有染色体的FISH标准核型图。初步推断出滨麦的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22m(6sat)+6sm。同时通过FISH-GISH技术鉴定出两种类型的普通小麦-滨麦高世代衍生系M47和M39,染色体组成分别表示为2n=56=42T.a+14L.m、2n=56=44T.a+12L.m。  相似文献   
103.
以蕤核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探索蕤核种子的最佳发芽方式,根尖压片法鉴定蕤核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蕤核的最佳发芽方式为破壳沙埋处理,发芽率可达61%;染色体数目为28,其核型公式为2n=2x=28=28m,臂比值变化在1.042~1.600之间,平均臂比为1.184。核型类别为1A。  相似文献   
104.
山西白羊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山西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白羊草的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观察统计了30个完整的中期分裂相确定染色体数目,并选其中5个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羊草染色体数为2n=40,核型公式为K(2n)=4x=40=34m+6s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17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核型类型为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32%。  相似文献   
105.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6.
该研究在区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马尾松种源进行了亚染色体结构水平上的分析鉴别。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具有丰富的着丝粒C-带和中间C-带。抽样研究的5个种源的C-带,在同一种源内带型基本相同,不同的种源间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出种源差异。聚类分析表明,种源的C-带带型与区划基本上相符合,证明马尾松种源的表型地理变异与染色体亚结构的变异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染色体常规制片方法,对三峡紫皮大蒜和百合大蒜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峡紫皮大蒜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基数x=8,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16=12m+4sm,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2L+6M2+6M1+2S,属于"2A"型,核型不对称性为60.04%;百合大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6,染色体基数x=8,染色体核型公式K(2n)=16=14m+2sm,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1+6M2+2S,属于"2B"型。核型不对称性为60.88%。通过这2种植物核型分析比较,表明三峡紫皮大蒜和百合大蒜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物种,百合大蒜的进化程度稍高于三峡紫皮大蒜,两者核型相似表明亲缘关系比较近,可能两者基因交流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新疆哈巴河地区捷蜥蜴(Lacerta agilis)种群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捷蜥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38条,性别决定机制为ZW型,存在异型的性染色体,其中,雄性性染色体为ZZ型,染色体组型为2n=34I+2m+ZZ;雌性性染色体为ZW型,染色体组型为2n=34I+2m+ZW。捷蜥蜴的染色体除第18对和w染色体呈点状外,其余全部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将18对常染色体分成3组,第1组包括第1、2、3对染色体(相对长度〉7.5%),第2组包括第4—17对染色体和性染色体(7.5%〉相对长度〉2.0%),第3组只有第18对染色体(相对长度〈2.O%)。除Z和w性染色体不同外,其余染色体的大小和类型均无两性差异。从组型特征来看,为蜥蜴目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通过对连城白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连城白鸭体细胞数目为2n=78±,1号常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常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3~9号常染色体及W性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Z性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连城白鸭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是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开展对牡丹染色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了解遗传变异的规律,而且可以研究不同物种遗传的变异。因此,综述了中国牡丹的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中国牡丹野生种及栽培种的染色体数目、核型、GiemsaC带、银染带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牡丹种及品种的核型相当稳定,很难作为鉴别种类的依据。但核型分析结果可为确定野生种分类地位、演化关系及为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细胞学依据。染色体C带及银染带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鉴别牡丹种及品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