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基于农民经济行为的农村科技扶贫路径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贫困地区农民经济行为的一般性特征,讨论了农民经济行为对农村科技扶贫产生的影响。从农民经济行为视角讨论科技扶贫实施路径的选择和科技扶贫模式的确定,探讨了农村科技扶贫的"适应策略"路径和"发展策略"路径主要特点和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事项,研究了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扶贫模式,提出建议,力求使科技扶贫策略更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瞄准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2.
陈万军 《现代农业科学》2009,(4):249-249,267
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工的返乡工作,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乡协调发展,是加快中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3.
占纪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307-312
为了解福建省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福建省1978-2009年的经济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其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对农业现代化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迅速变大,而城镇化发展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的原因,但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在短期有正向影响,长期影响更大;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作用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既不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也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相对较小,但逐期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对城镇化发展作用也逐期增大。  相似文献   
184.
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是当前国内研究“三农”问题的热点之一。以湖南省为例,利用Gini系数方法,测度了1993-2008年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变化,并通过对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收入因子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来解释收入变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原因: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最重要因素,表现为1997-2002年间工资性收入的结构变化较快致使收入差距拉大,2002年后区域差距变大则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性不断增大所致;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但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对收入区域差距影响较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格局的贡献虽然不大,但对扩大收入差异的贡献在不断增加,是未来影响农村区域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5.
研究目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愈来愈多,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失地农民面临着严重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归纳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对待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平等与公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及共同富裕的原则,提出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合理确定各土地产权的补偿标准;实施多元化的征地补偿方式,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等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思路。研究结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6.
在把握江苏农村公共投资现状基础上,通过个案调查对农村居民公共物品需求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笔者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公共物品需求明显表现出“生产第一、生活第二”规律,不同类型农村居民对公共投资的期望不存在显著差异;虽多数农村居民认识到“投资非农产业收益较高”,但多数农村居民仍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公共物品的政府投资抱很大期望;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期望排序与宏观层面农村公共投资收益率大小次序基本一致,农村居民急需的公共物品也是政府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公共项目。  相似文献   
187.
新时期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贤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862-865
系统分析了新时期下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新途径,认为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和解决农民增收不能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而应该从整个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去考虑.既要从生产(产品)、产业化经营、投资渠道、政策性补贴等多方面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又要从减免税费、降低农民市民化费用、机构改革等方面尽可能地减轻农民的负担,要从整治农民增收环境、打击非法收入等方面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88.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人们生活的地域空间发生转换,其中,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迁。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介于“农民”与“现代市民”之间的处在边缘化地位的失地农民能否有效转型,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不仅仅关系到失地农民自身生存问题,也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失地农民对自己的城市身份认同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则会影响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须共同努力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社会性支持,帮助其融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89.
李元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70-2471,2474
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网络对其职业转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职业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0.
选取1995、2000、2005、2010年4个代表年份浙江省69个县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截面数据对浙江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同时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10年,浙江省农民收入区域差异逐渐减少,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浙江西南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浙江东北部聚集。②自然环境、经济地理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浙江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