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59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76篇
  1351篇
综合类   774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4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为其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基于CA-Markov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黑河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速度、类型及其与地形的关系,并模拟了2015年土地利用情景。结果表明,黑河流域以耕地和中覆盖草地为主;1985-2000年林地和农地减少,草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其他类型变化很小;林地和草地相互转化与耕地转出是两大变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沟壑区。CA-Markov模型模拟的2000-2015年土地利用将保持1985-2000年的变化趋势,因此,需加强耕地保护措施,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代琼 《水土保持研究》1998,5(1):97-102,125
1986~1997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和宁夏固原县,对沙棘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土壤水分等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每生产lg地上干物质,总耗水量为711~829g,其中蒸腾耗水量为551~654g,该地区荒山植被生产lg地上干物质蒸腾耗水量为343~709g,总耗水量却达2540~4501g。水分利用效率为1.21~1.53g/(m2·mm),是荒山植被的3.1~6.4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水分生产潜力较大。观察沙棘叶、根具有耐大气干旱、耐高温和水湿的形态解剖学特性,说明沙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而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山、荒沟,营造沙棘林,能有效利用水土资源,这是快速治理荒山,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3.
通过大量事实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充分说明了水土保持是黄土高原农业走持续发展道路的可靠保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并防止山区水旱灾害,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4.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控制林分密度,试验了不同集水技术对林地土壤水环境的改善作用,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集水技术的适用性.10年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410mm左右地区造林,林地坡面经过不同的防渗处理,当每株树具有8m~2的集水面时,可使2m~2的植树带内收集到570~1270mm降水,造林成活率最高达到98%,林木生长量可提高40%~80%.  相似文献   
95.
从土壤的储水能力分析黄土高原的植被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首要限制因子,并受大气降水和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对黄土高原大范围内降水、土壤质地、土壤储水能力的区域变化趋势和不同植物正常生长的需水分析,认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对策是:在半湿润地区,发展乔林兼灌木,农作物以冬小麦为主,搞好耙耱保墒,使降水就地入渗;在半干旱地区,以灌木为主,兼顾乔林,农田以春作为主,争取雨作同步,并修梯田、水平沟等防治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木和半灌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农田搞秋作物轮休,争取雨热同步和伏雨春用或修隔坡梯田等发展聚流农业。三个类型区都可以发展草地。  相似文献   
96.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能力的水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建立以水动力学为基础的侵蚀预报模型,必须解决影响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其强度的各水力要素的合理计算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黄土坡国沟侵蚀发生的水动力学机理及其输沙特征,探讨了细沟侵蚀预报模型中,细沟侵蚀民涉衣的土壤及有关径流的水力参数;土壤侵蚀性系数,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切应力,细沟径流的平均流速,Mannning糙率系数,以及反映细沟断面形态特征的系数的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为250~600mm,地表水平均径流量为136.91亿m3,人均484.58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调水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轮作倒茬调水、抗旱育种调水、间隙休闲调水、径流农业调水、节水灌溉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调水增产技术的作用,为黄土高原发展节水型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新构造运动是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变迁的主导性因素。25Ma以来青藏高原的阶段性强烈隆升,导致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加强,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气候向干旱化趋势演化。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阶段性隆升或沉降与气候演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黄土堆积沉积的跳跃式阶段性扩展。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化可以黄河水系的诞生为界限(1.67~1.43MaB.P.)划分为二个阶段:古湖泊低地阶段和高原河流阶段。  相似文献   
9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价值核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目前常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方法,较系统、全面地核算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森林资源环境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固碳制氧价值、景观游憩价值和净化环境污染价值)和实物价值(包括林地价值、林木和果品价值)的现值,并且分析了不同贴现率时森林资源价值的差异,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取低贴现率进行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环境价值是森林资源价值的主要部分,充分说明了森林环境价值的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0.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我国重大的生态工程,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主要论述了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以期在植被恢复与建设实践中,能用理论做科学指导,使技术得以充分持续地推广和应用,使植被恢复与建设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