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3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639篇
基础科学   10篇
  329篇
综合类   2182篇
农作物   359篇
水产渔业   535篇
畜牧兽医   1095篇
园艺   293篇
植物保护   3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404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鳙小卫星DNA的克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鳙基因组DNA 经内切酶Sau3AⅠ完全酶切后,与Bam HⅠ- pUC18 质粒连接,转化DH5α后,获得933 个重组体。用人源小卫星探针33 .15 对重组体进行原位杂交筛选,获得14 个阳性克隆,取其中的1 个阳性克隆( 即小卫星pBC174) 作探针,与5 尾鳙和4 尾鲢基因组DNA 杂交,能产生具有高度变异性的、个体特异性的DNA 指纹图,表明克隆的鳙小卫星pBC174 可用于鱼类DNA 指纹分析。  相似文献   
72.
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龙池鲫(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的红细胞核DNA含量,采用T型标技术标记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并研究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的形态特征,为阐明龙池鲫的遗传背景及资源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实验检测的265尾龙池鲫中,42尾龙池鲫样品红细胞核的相对DNA含量接近76,占15.85%,223尾样品接近110,占群体数的84.15%;二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3.83 pg/N,三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5.38 pg/N。龙池鲫是由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的鱼组成的混合群体;侧线鳞数量可作为二倍体龙池鲫与三倍体龙池鲫的辨别参考指标。T型标暂养1周后龙池鲫的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1.13%。  相似文献   
73.
林美金 《福建水产》2012,34(3):225-230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s)]的一小块触手、足肌,设计不同的振荡时间、不同的DAPI染色时间、不同的取样部位,制备成不同的细胞悬液检查样品;用PA-Ⅱ型倍体分析仪测定其倍性,以探讨其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荡的最适时间为1.5~2.0 min,染色的最适时间为4.0~5.0 min;取材部位的不同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4.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鲳Psenopsis anomala作为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翎鲳和中国鲳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银鲳亲缘关系较远,同为鲳科的鱼类聚类后再与作为外群的刺鲳相聚。系统进化树显示,银鲳为3种鲳属鱼类中较早分化出的种,刺鲳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较鲳属鱼类更为原始的类群,与形态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5.
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讨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新品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分别对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肌肉、鳃、血液3种组织样品基因组DNA的CCGG甲基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影响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采用30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带型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1%,22.3%和19.7%;而“黄海1号”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1.4%、19.6%和18.9%.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同一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不同,肌肉、鳃和血液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多态性水平亦不同.DNA 甲基化多态性带型分析显示,鳃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水平在野生群体组中国明对虾和“黄海1号”间变化趋势最大,肌肉最稳定.本研究旨为甲基化修饰与中国明对虾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The primary structures of two rainbow trout growth hormone mRNAs (GH1 and GH2) have been deduc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ir respective cDNA clones and portions of the mRNA. Both GH1 and GH2 mRNA contain open reading frames comprised of 630 nucleotides and encode 210 amino acid residues of which 11 are variant. The translated regions of both mRNA are flanked by a short but rather conserved 5′-end, and a relatively long but highly diverged 3′-end. The differences at translated and 3′-untranslated regions suggest that the GH1 and GH2 mRNA originate from different loci. The GH1 and GH2 mRNA are likely transcribed from two distinct loci which were duplicated during tetraploidization of salmonid genome between 50 to 100 million years ago. The GH2 gene has been isolated and sequenced from a rainbow trout genomic library. This gene spans a region of approximately 4 kilobases. The trout GH gene is comprised of 6 exons and 5 introns, in contrast to 5 exons and 4 introns in mammals. The additional intron in the trout gene interrupts the translated regions that are analogous to the last exon of the mammalian counterpart. The alleged internally repeating sequences in mammalian GH, prolactin (Pr1) and placental lactogen (PL) are not observed in the predicted polypeptide sequence of trout GH. In addition, direct repeats that flank exons I, III and V of mammalian GH, Pr1 and PL genes are absent in trout gen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ainbow trout GH gene structure does not support the current hypothesis that internally repeated regions in GH, Pr1 and PL arose from a small primordial gene.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建立了锦鲤(Cyprinus carpio)尾鳍细胞系。染色体数目、核型及DNA含量等实验,发现锦鲤体细胞和锦鲤培养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符合比例关系,建立的锦鲤尾鳍细胞系已形成了稳定的遗传性状,命名为KF-H。  相似文献   
78.
为利用稻田生态工程对精养池塘尾水进行循环利用,采用Illumina Mi Seq第二代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探讨稻田生态工程净化回用水中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池塘养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稻田生态工程进出水中优势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组成相同,均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但优势门类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蓝细菌门的相对丰度由进水中的46.72%显著降低至表面流出水中的41.82%和渗流出水中的34.77%;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由3.90%增加至表面流出水中的5.65%和渗流出水中的6.45%。属水平上优势浮游细菌组成也相同,但微囊藻属(Microcystis)的相对丰度由0.83%显著降低至渗流出水中的0.46%(P0.05)。另外,稻田生态工程表面流出水中浮游细菌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 1)显著提高,渗流出水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且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9.
暗纹东方鲀mtDNA的分离纯化及其细胞素b基因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改进的差速离心法和碱裂解法制备并分离纯化了暗纹东方纯mtDNA,测得分子大小为19.4Kb。用线粒体特异染色法跟踪和监测线粒体提取,结果表明,25000-35000g能获得90%以上的高得率。利用制备纯化的mtDNA,已首次克隆了暗纹东方纯细胞色素b基因(cytb)。  相似文献   
80.
基于rDNA ITS序列研究蚌科6种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以及ITS2序列研究了江苏地区蚌科(Unionidae)6种常见贝类——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背角无齿蚌(Anodneta woodiana woodiana)、扭蚌(Arconaialanceolata)、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以及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6种蚌的ITS1序列长度介于354~439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2.7%;ITS2序列长度介于287~354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1.2%。对6种贝类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ITS1的比对长度包括501个位点,其中有364个变异位点和99个简约信息位点;ITS2的比对长度包括381个位点,其中有259个变异位点和66个简约信息位点。以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分析6种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贝类明显聚合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三角帆蚌(H.culingii)和背瘤丽蚌(L.leai),类群Ⅱ包括扭蚌(A.lanceolata)和圆顶珠蚌(U.douglasiae),类群Ⅲ由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和褶纹冠蚌(C.plicata)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