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63篇
  596篇
综合类   1612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239篇
园艺   137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采用伤流液组分分析和植物营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铵硝配比(CK,0∶100;T1,10∶90;T2,25∶75;T3,50∶50)影响芥蓝生长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全硝态氮营养液对照相比,3 个营养液增铵处理均提高了芥蓝植株的生物量和伤流强度,其中营养液增铵25%(T2)处理的效果最好。T1 处理芥蓝植株伤流液中蛋白态氮和P 的流量与CK 相比显著增加;T2 处理芥蓝植株伤流液中NO3--N、P、K 流量均为最高;T3 处理芥蓝植株伤流液中NH4+-N、氨基酸态氮和蛋
白态氮流量最高,而NO3--N 和K 流量则显著低于CK。T1 处理和T2 处理显著提高了芥蓝植株N、P、K 的含量和积累量;T3 处理亦显著提高了芥蓝植株N、P 的含量和积累量,但显著降低了K 的含量和积累量。综合来看,营养液适量增铵(25%)处理的效果最好,可以提高芥蓝根系吸收能力,促进氮代谢,增加植株对N、P、K 的吸收和积累,从而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2.
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质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种植于大棚内的7种菜用甘薯茎尖的12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不同甘薯茎尖的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区别。常量元素方面,镁的含量波动较小,为2 904.53~3 903.17 mg/kg,钾、钙、钠的含量波动较大,特别是钠,为544.24~11 086.49 mg/kg;微量元素方面,7种甘薯茎尖含量较大的分别为铁、锌、锰、硼,在18.64~115.88 mg/kg,含量较小的分别为铜、铬、钼、钴,在0.02~21.65 mg/kg。7种甘薯茎尖的氨基酸含量丰富,氨基酸总量在26.61%~30.03%,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例E/T值在33.20%~37.66%,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之比E/N值在0.50~0.60,基本符合FAO/WHO关于理想蛋白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Abstract –  The otolith composition of age 0+ Allis shad ( Alosa alosa ) captured in two rivers in the Gironde system in south-west France, the Dordogne and the Garonne, was analysed to establish the natal origin of the fish.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es were used to take measurements of 15 isotopes, among which Co, Fe, Sr and Rb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discrimination process. It was possible to reclassify each sampled fish into its natal river basin (Garonne or Dordogne) with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rrectly reclassified 91.1% of the Garonne samples and 87.8% of the Dordogne samples (mean success in reclassification in 20 runs ± 1 SD: 89.21 ± 8.6%).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rrectly reclassified 90.1% of the Garonne samples and 81.2% of the Dordogne samples (mean success in reclassification after 1000 training cycles ±1 SD: 85.6 ± 9.1%). Using these tools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ssign a natal origin to juvenile shad that hatched in the Dordogne–Garonne basin based on the trace elements in the otolith.  相似文献   
74.
对桂中、桂北油茶主要产区10个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取样点的土壤属于强酸或极酸性土壤,8个取样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4个取样点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全部取样点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6个取样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水平;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与土壤中pH值、有机质和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叶片中全磷含量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全磷含量能较好的反映土壤中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75.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酸组成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可溶性糖、蛋白质、亚油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升高,脂肪、棕榈酸和油酸/亚油酸比值降低,淀粉含量的变化因品种的不同表现或升高或降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大量矿质元素P、K和Na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Mn的含量均升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水分胁迫的关系因花生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水分胁迫使花生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76.
2020/2021年度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4个省份分别设置大田试验,选择周麦18、周麦36及爱民蓝麦1号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分析比较不同气象因子对3个品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籽粒长度、株高及产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于品种基因型,而籽粒宽度、产量三要素、籽粒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受品种基因型的影响大于环境条件。从不同试验点气象因子来看,籽粒长宽和千粒重表现一致,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和拔节−成熟期气温的负向调控;株高主要受拔节期水分和气温的正向调控;产量和穗粒数主要受抽穗期水分和气温、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有效穗数主要受拔节−抽穗期日照时数的正向调控。籽粒淀粉含量受拔节后气温、水分的正向调控,受扬花后期日照时数的负向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则与其相反,纤维素主要受抽穗−灌浆中期水分的正向调控。综上所述,不同小麦品种特性和试验点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长宽、产量及品质均存在显著影响;拔节后的平均气温、总供水量及总日照时数对小麦籽粒表型、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7.
利用河西走廊1965-2017年2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河西走廊气象干旱的变化趋势、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3a来河西走廊月、季、年尺度SPEI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即干旱有显著减弱趋势,但个别站点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其中武威站在2013年持续时长达到11个月;(2)河西走廊四季均存在变湿趋势,且冬季变湿显著,其中春、夏、秋季干旱呈不稳定变化,而冬季在1989年前后发生突变,由干旱向湿润突变;(3)河西走廊干旱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湿润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4)不同时间尺度各等级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轻中旱发生频率远高于重特旱,且年、季尺度重特旱发生相对高频区空间分布特征与轻中旱正好相反。总之,近53a来河西走廊干旱呈减弱趋势,有利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开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但该区域气候变化较复杂,需要注意局部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优选含量丰富的品种,为木薯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采用马弗炉法、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分别对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物质元素Cr、Cu、Se含量均低于1 mg/kg(干重),Ca、Fe、K、Mg、Mn、Na、Zn含量分别为66.39~1609.81 mg/kg、4.35~ 38.93 mg/kg、1954.56~8762.78 mg/kg、149.04~1143.73 mg/kg、4.48~37.40 mg/kg、36.80~530.40 mg/kg、6.35~24.83 mg/kg。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13份木薯种质资源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并推荐极高品系作为基础亲本材料。在相关性分析中,灰分与Fe、Mg、Na、Zn含量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Ca含量与K、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a含量与Mg、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Mg、Na、Zn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K含量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g含量与N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含量与Mn、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Zn与各矿物质元素的吸收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Fe含量与Mg、Na含量有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Ca含量与K、Mn的吸收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a、K、Mn与Fe、Mg、Na的吸收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不同木薯种质资源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2个,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1.707%。聚类分析可将113个木薯种质资源分为3类,根据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可将不同木薯品种分为Na、Mg、Zn、Fe含量较高和Mn、Ca、K、Zn含量较高两大类,主成分综合评价中‘274'‘50'‘571'‘521'‘417'等木薯种质资源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79.
以宜子粒收获玉米品种“浚单1668”为材料,2018~2020年在鹤壁开展子粒灌浆试验,分析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探讨粒重、子粒灌浆参数和子粒脱水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宜子粒收获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子粒产量、百粒重和收获时含水率差异显著。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粒重引起,粒重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是影响灌浆速率和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时数和日温差是影响脱水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还表明,子粒收获玉米浚单1668吐丝后积温达到769.1~905.0℃·d时,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20.67%~25.33%。黄淮海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通过适时早播,增加吐丝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玉米获得最大粒重和产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子粒收获时含水量。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微量元素对厌氧干发酵产沼气效果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7种不同微量元素进行优化筛选,以产气效果为指标,筛选对产气量有重要影响的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对秸秆厌氧干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最大产气量为7 922mL,比空白组提高76.1%;显著因子为Ni,Mg,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