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宁省水稻二化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5年,通过室内外人工饲养及田间调查研究,明确了二化螟在辽宁省每年发生两代,但少数个体仅发生1代;同时明确了二化螟的生活史与害虫的为害盛期,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为8月中旬至收获期;观察了二化螟的若干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定点调查甘蔗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红尾白螟发生程度.[结果]红尾白螟主要分布在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和南宁蔗区,其中以百色蔗区危害最重,年平均为害率为(9.00±2.797)%,其次为来宾、北海、崇左、南宁,为害率分别为(2.66±1.094)%、(1.94±0.923)%、(1.44±0.383)%和(0.80±0.283)%,各蔗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蔗成熟期较苗期受红尾白螟危害重,百色蔗区苗期的红尾白螟为害率为(1.72±0.367)%,而成熟期达(20.00±5.088)%,极显著高于其他蔗区(P<0.01).[结论]甘蔗红尾白螟在广西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等蔗区均有分布,其中为害最重的是百色蔗区,且甘蔗成熟期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33.
椰子木蛾是2013年在中国海南新发现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危害严重,对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棕榈科植物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椰子木蛾的扩散蔓延,保护中国棕榈科植物种植业的蓬勃发展,筛选出对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迫在眉睫。笔者采用浸叶法,在室内使用阿维菌素等5种常用药剂对椰子木蛾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分别统计24、48、72h后的椰子木蛾死亡虫数,计算供试药剂不同浓度条件下,椰子木蛾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LC50、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等。结果表明,5种药剂48h后对椰子木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毒死蜱(0.82mg/L)>阿维菌素(0.87mg/L)>高效氯氰菊酯(1.55mg/L)>啶虫脒(5.74mg/L)>吡虫啉(10.35mg/L),阿维菌素和毒死蜱24h和48h的LC50值最小,分别为3.69、0.87mg/L和5.67、0.82mg/L,即这2种药剂对椰子织蛾毒力最高。尽管吡虫啉在72h的LC50最高,但其在24h和48h的LC50均最低,说明椰子木蛾对其敏感性较差。推荐阿维菌素和毒死蜱作为防治该虫的最佳药剂,可为椰子木蛾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有机生产模式下牧草粘虫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牧草有机生产模式下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防治,对有机牧草种植区和非有机牧草种植区的5种牧草,通过生物农药BT、农业防治即时刈割利用牧草和化学合成农药溴氰菊酯、辛硫磷处理,进行草地上的粘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防效与常规农药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校正防效达到91.67%~98.59%;其次为即时刈割利用牧草,校正防效达到52.78%~81.35%,该法与有机生产理念高度吻合,可作为有机牧草生产中首选的防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6.
采用5种不同浓度的森得保生物农药林间喷粉防治柳杉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轻质碳酸钙为1:15、1:20的配比浓度,既经济又有效,林间杀虫效果分别为95.42%、91.97%,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在湘阴试验示范基地对二化螟开展了3种不同防控技术措施的试验,比较分析了二化螟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和常规药剂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性诱剂与杀虫灯对该虫的防控效果较好,可持续控制该虫种群的发展,其经济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8.
1浙江大学 昆虫科学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省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 桐庐 311500;3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浙江 嘉兴 314000;4温州医学院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浙江 温州 325035;5中国科学院 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50  相似文献   
39.
黏虫体内两种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黏虫4龄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扩增得到该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各1条。其中α微管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1 443个碱基,包括一个1 353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450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0.0ku。氨基酸的142~148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GGGTGSG,在氨基酸序列的C-端有一个酪氨酸残基,N-端存在一个对转录后调控非常重要的保守区MRECI序列,以上特点与其他昆虫α微管蛋白氨基酸序列相同。黏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序列含1 906个碱基,开放读码框1 344个碱基,编码氨基酸447个,分子量约为50.2ku,等电点4.75。1~4个氨基酸MREI为β微管蛋白转录后调控信号,140~146GGGTGSG位同样存在一个微管蛋白标志信号片段。序列比对表明,克隆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与其他昆虫的α和β微管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都是高度同源的,黏虫与家蚕(Bombyx mori)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3%,与其他3种夜蛾科昆虫α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更是达到100%。黏虫与家蚕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8.7%,与烟草天蛾β微管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6%。两个基因的cDNA序列已经登录GenBank并获得登录号分别为EU100016和EU234504。  相似文献   
40.
对八点广翅蜡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内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及进行防治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