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8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425篇
林业   1079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221篇
  1092篇
综合类   2778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283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30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为了解新疆天山野果林中塞威士苹果Malus sieversii与其林下伴生植物短距凤仙花Impatiens brachycentra两种植物叶斑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同源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ITS序列BLAST同源性比对,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依据科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从新疆新源县天山野果林中的塞威士苹果及短距凤仙花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病原菌,分属于2属4种,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亚门。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为塞威士苹果和短距凤仙花叶斑病病原真菌中的优势菌群。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中11株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具有致病性,7株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具有致病性;塞威士苹果所有的病原真菌对短距凤仙花均有致病性,而且短距凤仙花所有的病原真菌对塞威士苹果也有致病性。推测2种植物叶斑病可能由相同来源的病原真菌引发,短距凤仙花染病加剧了塞威士苹果叶斑病暴发,可能是野果林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约束下江苏省耕地休耕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施耕地休耕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亟需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可休耕耕地规模,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和扩大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构建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最大规模测算仿真模型,同时提出休耕规模弹性边界的确定方法并以江苏省为实证区域进行仿真预测。结果表明:当前江苏省在兼顾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调配任务且考虑区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仍能保有10.16%的耕地资源来支撑耕地休耕制度的实施;仿真期内区域耕地资源面积可能会由于城市快速扩张和耕地保护不力出现大幅减少,并对区域耕地休耕条件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和休耕规模适宜程度的恶化导致江苏省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从2017年的9.93%缩减至2036年的4.81%,区域粮食安全稳定状态终将被打破。建议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资源基础积极有序推广开展耕地休耕工作,深入部署"藏粮于地"战略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建立休耕规模与生态安全挂钩的指标预警体系以实现对休耕实施方案的宏观动态调节;统筹休耕与其他耕地保护政策的正向联动,创造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内部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3.
基于要素配置功能识别的差异化乡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村要素分析与功能识别是实现乡村发展科学决策与高效治理的理论基础,而要素是造成当下乡村主体功能不明确、同质化发展等问题的重要驱动力。为了解决乡村主体功能定位模糊问题,立足"要素-功能"耦合关系,因地制宜提出引导策略以期支撑乡村高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该研究对江西省万年县域128个行政村的资金、劳动力、设施、资源、环境五类要素展开分析,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乡村要素配置优势度指数,运用基于竞争学习规则的非监督算法——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划分出乡村要素类型,通过"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乡村功能类型,并明确差异化发展策略。结果表明:1)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综合配置优势度空间分异性显著,表现为以梓埠-裴梅一线为界,东北侧总体高于西南侧,县域北部优于南部,并划定高优势度村、中高优势度村、中低优势度村、低优势度村;2)基于自组织竞争网络算法将万年县乡村发展要素组合类型划分为环境劳动力主导型等8种类型,同一类型乡村呈现"整体零散,局地集聚"的分布特征;3)基于"要素-功能"衔接矩阵识别出万年县生产功能主导型、生活功能主导型、生态功能主导型以及拆迁撤并型乡村,并建议分别以三产融合、转型升级为主要方向制定集聚式发展策略,以构建田园综合体、康养产业配置为主要抓手制定融合式发展策略,以打造生态乡旅、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策略,以保障农民生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宗旨制定科学拆迁撤并策略。该研究可为开展乡村功能识别与科学分类提供新思路,有利于准确认知乡村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4.
为厘清非农就业质量对山区农户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基于2021年浙江省山区4县480户农户调查数据,采取OLS、Heckman两阶段以及2SLS等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同时采取Probit模型检验作用机制并结合案例加以佐证。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质量的改善激励山区农户提高土地转出的稳定性。2)非农就业质量显著影响老一代农户和“体制外”农户土地转出的稳定性,但是对新生代农户和“体制内”农户的影响不显著,同时,非农就业质量对土地转出稳定性的影响并不因为就业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差异;3)非农就业质量影响土地转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在于强化农户的城市融入意愿、弱化农户对地租的偏好以及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相关政策需要致力于提升山区农户的非农就业质量,提升和完善非农就业的稳定性、收入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5.
为深入探讨国际有机农业和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其整体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国际有机农业和中国有机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溯和对比。结果表明:1)20世纪初,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展。在整体论和还原论这2种不同观点指导下,现代农业分化成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2大体系,两者既矛盾又统一;2)国际有机农业理念多样,经历了起源、发展壮大和迈向主流化等3个发展阶段,分别称为有机1.0、2.0和3.0阶段。3)20世纪90年代,有机农业主要以农产品认证的形式正式被引入国内,国内对其理念、政策、人才和技术尚未成体系。因此,中国有机产业虽然市场发展快速,但是面临生产端需要更高质量发展的境况;4)基于还原论的常规农业是机械唯物主义在农业领域的表现,与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终将存在分歧。中国农业现代化不能只是侧重常规农业,更必须发展以整体论为指导的有机农业。总之,有机产业在中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同时也正面临巨大挑战。在新常态下,中国有机产业应着力建立起全面的科学哲学、科学与技术以及产业与实践体系,以满足消费者对有机理念到产品与服务的多维度需求。  相似文献   
86.
A dynamic mass-balance model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odified Ecosim model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establish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in ecosystems defined by existing Ecopath models. The impact of MPAs of various sizes was simulated, and changes in biomass and catch over a range of years observed. The response of biomass and catch to MPA size depended on the time period examined. For some ecosystem groups, the initial response was negative, but for all groups there were increases after 10 years. The greater the biomass exchange rate across the MPA boundary, the larger the MPA required to increase biomass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exchange rates simulated, the maximum increases in catch and overall biomass levels were reached when 20% of the system was protected.  相似文献   
87.
为掌握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特点,并为制定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对该公园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该森林公园林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99.4%,森林覆盖率高达90.50%.林地以有林地为主,面积占比为90.9%.森林起源以天然为主,面积占比为77.8%;人工起源为辅....  相似文献   
88.
There is debate among ecologists about whether total habitat area or patch arrangement contributes most to population and/or community responses to fragmented or patchy landscapes. We tested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patch area and isolation for predicting bird occurrence in a naturally patchy landscape in the Bear River Mountains of Northern Utah, USA. We selected focal patches (mountain meadows) ranging in elevation from 1,920 to 2,860 m and in size from 0.6 to 182 ha. Breeding birds were sampled in each focal meadow during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4 using variable-distance point transec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likelihood-based model select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of three bird species (Brewer’s sparrow, vesper sparrow, and white-crowned sparrow) and area, isolation, and proximity metrics. We used model weights and model-averaged confidence intervals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redictor variable. Plots of area versus isol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variables. We found that meadow area w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for explaining occurrence for two species, and that isol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the other. We also found that the absolute distance was more appropriate for evaluating isolation responses than was the species-specific proximity metric. Our findings add clarity to the debate between ecologists regard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rea and isolation in species responses to patchy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长白山区沟谷沼泽乌拉苔草不同构件元素含量及叶片不同季节积累变化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乌拉苔草属于抗金属污染植物,不同构件在元素积累和季节变化中有较大差异:Mn、N,P、Mg、Fe、Cu、Zn主要集中在根部,K主要集中在叶鞘。不同季节积累中,N、K主要在营养成长期和生殖生长并存期5月份最多,P在成熟期的8月份最多,金属元素在衰老期的9月份最多,尤其是Fe元素富集量最多,完全可以作为铁污染区的抗性植物和净化植物,而非金属元素在衰老期的9月份最少。金属元素之间相生相互协调关系强,非金属元素之间关系相互协调,而金属元素除Mn和P、N是极显著相关外,P和Ca呈显著相关,与其他关系不显著。说明乌拉苔草各构件中的元素之间没有相互拮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森林文化价值评估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全面开展中国森林文化价值量化评估探索路径。【方法】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研受访者对森林文化的认同程度,评估妙峰山森林文化价值,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受访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古树名木、寓言典故和神山传说是受访者接触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受访者了解森林文化的方式呈现多元化,互联网和书籍是最主要的途径;森林采摘是受访者最乐于接受的森林实践活动;94%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森林具有文化价值,认可程度较高;舒缓心情是受访者最为认同的福利(占比为82.32%),其次为锻炼身体(占比为62.20%)和休闲娱乐(占比为45.12%);妙峰山森林文化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00元人民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年收入,其次是对森林文化价值的认同程度和学历;对所支付费用的使用透明度不放心是部分受访者拒绝支付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受访者(占比为53.05%)愿意将所支付的费用使用在妙峰山森林文化艺术创作方面,捐款(占比为33.77%)是受访者最愿意接受的支付方式。【结论】理解偏差、心理账户偏差、支付方式偏差、投标起点偏差等多种偏差都会造成条件价值评估结果的误差。即使本研究只是初步估值,本研究的方法与结论仍然可以为建设与保护森林文化的相关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另外,如何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以及对森林文化所带来福利的感受,是提升国民对森林文化的认可程度,乃至提升森林文化价值的关键。森林文化的内涵随着人类对森林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与森林相互作用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如何正确认识森林文化并科学计量森林文化的价值仍然是一个有活力的课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