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甘肃省5个试验区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华鼢鼠、甘肃鼢鼠在本省的雌雄比例为1.15:1,每年可繁殖1胎,平均每胎产仔2.38只;可取食植物27科49种;全年活动呈双峰形曲线。  相似文献   
32.
克鼠星1号防治甘肃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克鼠星1号是一种新型无公害慢性成品灭鼠剂,室内试验对甘肃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夏季对甘肃鼢鼠的防治率为80.7,春、秋季防治率在89以上.成本低,无二次中毒,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同等条件下,防治成本比鼢鼠灵低36.9.适口性好, 摄食系数为0.95~1.28,是一种理想的防治鼢鼠的化学灭鼠剂.  相似文献   
33.
于红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45+16158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封闭洞道中的地下鼠,其洞道内氧浓度低,并且随着季节、土质、土壤含水量和洞道深度而发生波动。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其机体调节氧转运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综述了高原鼢鼠适应低氧环境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人工油松林地中华鼢鼠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子午岭林区合水林业总场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omis)林地内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危害的调查表明,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与危害幼树死亡株率成线性相关:y=18.255x-2.715;中华鼢鼠防治经济阈值为 2.92 %、理论防治指标为 5.84 %(均以被害株率表示);并依调查结果提出了当年发生量预测方法和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35.
中华鼢鼠是高寒草地的主要害鼠,其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防治试验表明,药物灭鼠率达80%,洞道吊投比洞道散比毒饵的灭鼠率高4%,胡萝卜比马铃薯毒饵灭鼠率高5%,大剂量灭鼠效果高于小剂量,灭鼠有效时期为每年5、6月。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民和县退耕还林还草区鼢鼠密度和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县危害面积达8000hm2,平均密度为13.27只/hm2,年损失牧草807.55×104kg,相当于0.55×104个羊单位的年饲草量,应尽快抓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7.
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蒙古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直接投与发现有鼠洞系再投两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470hm2,防治效果达83%以上,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降低成本82%。  相似文献   
38.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鼠种,营地下生活,靠采食植物根茎为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区,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有着地面植食性动物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打破了原有土-草-畜-鼠的动态平衡,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形成草原鼠害。在鼠害严重危害区会形成次生裸地(黑土滩、鼠荒地等),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环境安全。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与其栖息地适合度增强密切相关,选择适宜栖息地也是导致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破坏栖息地环境来降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进而降低其种群密度是目前取代化学灭鼠的趋势。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以及国外对地下鼠生境选择的研究,并对高原鼢鼠生态防治的研究及新型技术在其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9.
高原鼢鼠繁殖指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原鼢鼠的性比,妊娠率,平均胎仔数的综合分析,对高原鼢鼠的繁殖指数作出了估计,认为高原鼢鼠的繁殖能力较强。种群密度调节问题作为阐明种群量变动的重要方面,现已引起生态学界很大关注,并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各种探讨。密度调节作用首先反映于繁殖调节,对于高原鼢鼠来说,雌雌鼠性比,妊娠率,胚胎数及繁殖指数等又成为反映种群繁殖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并被认为是决定种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根据四川省若尔盖  相似文献   
40.
为探究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种群密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的天然割草地内定点布设3个平行固定样方(50m×20m),连续3年在野外进行了植物样方与草原鼢鼠土丘数的测定。以单位公顷新土丘个数代表当季草原鼢鼠种群的相对密度,通过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来确定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1)草原鼢鼠的活动会对植物群落多样性造成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草原鼢鼠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互作关系中,草原鼢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强。其中,草原鼢鼠种群数量对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影响最大,而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草原鼢鼠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