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探究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与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种群密度的关系,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银库伦牧场的天然割草地内定点布设3个平行固定样方(50m×20m),连续3年在野外进行了植物样方与草原鼢鼠土丘数的测定。以单位公顷新土丘个数代表当季草原鼢鼠种群的相对密度,通过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来确定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结果显示,1)草原鼢鼠的活动会对植物群落多样性造成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草原鼢鼠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互作关系中,草原鼢鼠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更强。其中,草原鼢鼠种群数量对植物群落的均匀度影响最大,而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草原鼢鼠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42.
王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11-14912
[目的]揭示甘肃鼢鼠的听觉特征。[方法]利用电生理学方法,对甘肃鼢鼠耳蜗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外毛细胞静纤毛的长度靠近耳蜗轴最短,靠近耳蜗侧壁最长,由蜗底到蜗顶逐渐变长,静纤毛的数目由蜗底到顶逐渐减少。耳蜗蜗顶外毛细胞和静纤毛常排列不规则,而且可见少数静纤毛自然缺失。内毛细胞和静纤毛一直排列到耳蜗顶盲端,毛细胞和静纤毛数目均未减少。[结论]甘肃鼢鼠内毛细胞主要感知低频信号。长期的地下生活环境,使其耳蜗发生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43.
桥山林区甘肃鼢鼠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桥山林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甘肃鼢鼠的发生规律研究表明:沙棘林和以羊胡子草为主的草地是甘肃鼢鼠发生基地;人为开荒是甘肃鼢鼠猖獗的重要因素,土壤类型是决定甘肃鼢鼠发生的关键因素;适地适树是抑制甘肃鼢鼠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固原市原州区甘肃鼢鼠对森林的危害调查与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鼢鼠在原州区对林木的危害表现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树龄的危害程度不同。化学药剂防治试验表明:溴敌隆为87.1%,诱鼠克为65.4%,C型肉毒素为48.1%。人工捕杀效果表明:在植被破坏严重,鼢鼠成灾的地区,人工捕打是防治鼢鼠的重要手段;最好的捕打方法是弓箭法,它具有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易掌握,命中率高等优点,并且容易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5.
祁连山东端中华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8年在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林区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了中华鼢鼠在坡向、坡度、土层厚度、树龄、树种不同的幼林内危害规律,估算了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6.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药剂毒饵防治的对比研究和人工地箭防治,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86.7%),且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对其他动物低毒,不产生二次中毒现象;人工地箭的防治效果为62.7%~81.3%,平均74%,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7.
高原鼢鼠的造丘活动影响草地土壤营养循环、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活动,造成草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然而,有关不同形成时间的"圆锥状"鼠丘土壤养分在垂直和斜边方向变化规律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1,3及5年以上鼠丘为研究对象,探索土壤养分在鼠丘垂直和斜边方向变化趋势。结果表明,5年以上鼠丘土壤的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随鼠丘顶点到鼠丘底部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而1和3年鼠丘呈缓慢降低的变化。其中,1和3年鼠丘顶点到鼠丘底部0~10cm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未出现鼠丘区域0~10cm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1和3年鼠丘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5年以上鼠丘的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距离的增加而降低;5年以上鼠丘顶点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1和3年鼠丘顶点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而1年鼠丘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30cm处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3年和5年以上鼠丘从鼠丘顶点沿斜边方向30cm处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P0.05),1,3年鼠丘边缘(不同形成时间鼠丘对照区)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高于鼠丘斜边方向各点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由此可见,鼠丘"圆锥状"几何构造造成鼠丘表面温度和雨水径流出现差异,影响土壤矿质化进程,导致鼠丘顶部和基部养分异质性,在鼠丘边缘形成养分富集地带,从而出现鼠丘边缘植被生长旺盛的现象。  相似文献   
48.
1989年4—11月,对黄土高原农作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不同密度,以及对农作物造成的为害程度和防治中的经济阈值诸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鼢鼠不同密度及作物损失率,将其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分成6个等级。在防治鼢鼠中,作者根据鼢鼠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农产品价格,提出了黄土高原农作区鼢鼠防治的经济阈值模型。并初步确定,鼢鼠密度达到3.1只/ha 时,需开始进行防治。这样将会避免农作物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49.
1989年4-11月,对黄土高原农作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不同密度,以及对农作物造成的为害程度和防治中的经济阈值诸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鼢鼠不同密度及作物损失率,将其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分成6个等级。在防治鼢鼠中,作者根据鼢鼠对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失、防治费用和农产品价格,提出了黄土高原农作区鼢鼠防治的经济阈值模型。并初步确定,鼢鼠密度达到3.1只/ha时,需开始进行防治。这样将会避免农作物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50.
中华鼢鼠为害与环境条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种子园中华鼢鼠为害程度与不同整地方式,坡向,坡度及植物种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全垦地整地,阳坡,平坡的鼠害危害较重,对3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为油松〉沙棘〉紫穗槐。并据此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