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竹林的垦复利用是一种持续的综合性的干扰,垦复干扰对糙花穗竹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降低了样地内的物种总种数,尤其对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垦复反而使草本层的丰富度有所提高.垦复干扰使林地的优势种的变化十分明显,未垦复样地的优势种以耐荫或半耐荫植物为主,垦复样地的优势种则以不耐荫植物为主.垦复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未垦复样地,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垦复样地.垦复样地与未垦复样地的共有种数较少(最少为7种),二类样地的相似指数较低,最低仅0.173.而垦复样地间的共有种数较多(最多为21种),相似指数最大达0.656.  相似文献   
12.
选择当地野生的业平竹属(复轴混生)的四季竹竹种,进行人工造林繁育出笋,试验地3a平均年产笋1103kg/667m2,笋产值年平均达到2876.66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糙花少穗竹笋产量与林分状况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糙花少穗竹是一种生长快、用途广的优质笋竹两用小径竹种,通过固定标准地调查法进行影响糙花少穗竹竹笋产量形成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的产量主要受立竹株数、每株母竹发笋数和平均单棵笋重等3个因子影响。当糙花少穗竹立竹株数保持在13500~21000株·hm-2,每株母竹发笋数在2 06~2 89个,单棵笋重在249 8~435 2g,糙花少穗竹产量可达到13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径流区,以杉木人工纯林为对照,研究了福建永安安砂库区主要植被类型之一糙花少穗竹单优群落的固土保水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糙花少穗竹林地抗蚀性、渗透性及贮水性都优于杉木林,可作为水土保持林加以保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培育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为材料,运用开顶式气室( OTCs)模拟当前环境背景大气臭氧(O3)体积分数(NF,40~45 nL· L-1)倍增1倍(TR-1,92~106 nL·L-1)和倍增2倍(TR-2,142~160 nL·L-1)情景,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90 d时,与NF比较,TR-1和TR-2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降低,而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而叶片可溶性糖仅TR-2较NF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TR-2显著高于TR-1,而叶片可溶性糖TR-2显著低于TR-1.说明大气臭氧体积分数倍增能引起四季竹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四季竹的正常生长,表现出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研究中国竹亚科中,发现有7个新种,均分布于华南地区,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17.
糙花少穗竹发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茂彪 《竹子研究汇刊》2003,22(3):34-36,39
对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及幼竹高生长的研究表明 :糙花少穗竹发笋期在 2月中旬至 5月上旬 ,发笋初期在 2月中旬至 3月上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7.6 % ,笋重占 14 .5 % ;发笋盛期在 3月中旬至 4月下旬 ,出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72 .1% ,笋重占 78.1% ;发笋末期在 5月 ,发笋株数占整个生长期出笋总数的 10 .3% ,重量占 7.4 % ;发笋初期平均单株笋重0 .378kg,盛期平均单株重笋 0 .4 97kg,末期平均单株笋重 0 .32 9kg,表现为 :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 ;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高峰在笋出土后第 3~ 33d,高生长初期平均生长量 7.93cm· d-1,后期平均生长 4 .4 4cm· d-1,最大日生长量为 2 4 cm,整个生长期平均日生长量 15 .13cm。  相似文献   
18.
对下、中、上3个不同坡位的糙花少穗竹(Oligostachyum scabriflorum)林的土壤养分和竹林主要养分分配格局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坡位糙花少穗竹林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浓度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同一坡位中,0-20 cm土层的养分显著高于另外2个土层,土壤有效养分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近表土层。(2)生物量大小均为下坡>中坡>上坡,坡位效应明显。(3)虽然1、2龄竹的秆枝叶的养分浓度略高于3、4龄竹,但各坡位糙花少穗竹同一龄级或同一土层的同一器官养分浓度差异很小,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同一器官养分浓度随坡位升高而略有下降;同一坡位,随土层加深,鞭根的养分浓度也略有下降,说明各器官养分浓度在环境因子变化时也会发生小幅度的变动。(4)各坡位各器官或各部分的养分含量明显表现出下坡>中坡>上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20.
密度对肿节少穗竹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不同密度的肿节少穗竹的生长效应、生物量结构、竹冠结构和出笋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密度在6万株/hm2的竹林具有最大出笋量、生物量、单株重量、胸径、竹高、冠幅和冠层厚;Ⅱ度竹对出笋量起着显著的影响,该密度有利于培育丰产优质的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