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3篇
农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9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混交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山杨纯林、辽东栎纯林及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午岭林区由先锋群落(山杨纯林)向顶极群落(辽东栎纯林)演替的过程中,其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与植物种类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而混交林类型是处于演替的中间过渡阶段,所以其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种类多样性也介于以上两种林型之间,即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纯林。山杨纯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纯林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草本层、灌木层及乔木层均呈下降趋势,除辽东栎纯林的乔木层外,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较小。植物种类多样性与森林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一个最优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但却是反映森林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25年林龄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山杨林的林冠截留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和山杨林林冠年截留量分别为95.2mm和73.4mm,占年降水量的19.6%和14.7%。其中对降雨的截留量分别为78.0mm和71.1mm,分别占降雨量的17.4%和15.5%;对降雪的截留量为17.2mm和2.3mm,分别占降雪量的45.1%和5.9%。林冠截留量也有季节变化,两林分夏季截留量51mm,占同期降水量的15.8%。油松林冬季截留量较小,但占同期降水量的比例高,山杨林两者均小。林冠截留过程分为截留、透过、饱和三个阶段,其累积截留量与累积降水量呈I=apb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63.
该文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长白山不同演替状态的原始红松阔叶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中优势树种的细根分解动态及其氮元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3块样地中,细根分解初期速率较快,然后趋于缓慢.在原始红松阔叶林中,水曲柳细根的分解最快,红松次之,而紫椴细根的分解最慢.在白桦山杨成熟林和幼林中,山杨的细根分解均比白桦细根快.细根的分解不仅受其本身化学性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原始红松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细根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或富集氮元素.温度较低和降雨较少的春秋季节,细根分解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释放氮元素,而温度较高和降雨较多的夏季,则表现为富集氮元素.   相似文献   
64.
泰山白首乌是泰山"四大名药"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其营养成分逐步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增加。该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白首乌的营养成分和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泰山白首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虎榛子愈伤组织对土生空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研究表明植物不能形成菌根的障碍是缺失一种植物形成菌根的信号物质,这种信号物质可以诱导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和分枝,为下一步研究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的生化机制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建立虎榛子愈伤组织与其外生菌根菌的共培养体系,在纯培养条件下采用干重法,测定虎榛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对两株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 (Cg)]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Cg菌株与宿主的愈伤组织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菌丝的萌发和生长,而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其中共培养法培养促生作用最强,尤为突出,两菌株单菌落的生物量分别达到63.5 mg和45.2 mg。初步研究表明,虎榛子愈伤组织与菌根菌共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证明虎榛子愈伤组织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类生化物质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究竟有哪些物质在起作用,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6.
以京桃不同植株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出种率和种子重量差异,结果表明:各植株出种率均值为34.7%,变化范围在31.22%~38.46%之间,出种率高低排序依次为5号树3号树2号树1号树4号树。各植株种子重量值变化范围在2 585.0~4 852.5 g之间,平均值为3 650.9 g,最高为最低的1.9倍,种子重量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5号树3号树1号树4号树;经方差分析和F检验,株间种子重量差异极显著(F0.01=2 659**),立地环境与气候条件基本一致,株间遗传性不同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红果树是蔷薇科的乔木树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果树资源,对采自于江西遂川县七岭的红果树果实中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其果实中富含钾元素,钾含量达5.207 1 mg/g;其果实富含镁元素,镁含量达0.725 8 mg/g;其果实富含锌元素,锌含量达0.015 mg/g;其果实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为0.015 13 mg/g;其果实中的蛋白质(0.029 8 mg/g)、脂肪(0.023 mg/g)、钙(0.952 1 mg/g)、Vc(0.003 mg/g)等成分含量也比较丰富;红果树成熟果实的水分含量为0.737 mg/g,高于锥栗和板栗,适宜食用或加工。这些特点说明了,红果树果实具有突出的功能性成分特点,其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8.
帽儿山地区山杨次生林林木竞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妍  李凤日 《森林工程》2009,25(3):23-25
基于山杨(Poptdus davidianaD.)次生林固定标准地M712、M720的每木检尺数据,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帽儿山林场天然山杨次生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次生林林木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山杨次生林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枫桦的种间竞争弱。山杨次生林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枫桦〉白桦〉蒙古栎〉杏树〉黄菠萝〉山杨〉胡桃楸〉槭树〉榆树〉水曲柳〉椴树〉暴马丁香〉桦树〉花楸〉花曲柳〉色木。  相似文献   
69.
4种内源激素在中美山杨组培生根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根率差别较大的中美山杨4个杂种无性系生根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初始内源IAA、ZR含量与试管苗生根率呈正相关,初始内源ABA、GA含量与试管苗生根率呈负相关;内源IAA水平在生根的早期有一个峰值,其出现的时间与生根时间先后一致,并且峰值高低与生根率高低呈正相关;在根原基形成过程中ABA浓度不断的降低,待不定根生成后各无性系变化规律不同;在根原基形成分化期ZR含量呈上升趋势;生根率不同的无性系在生根过程中内源GA含量低且变化幅度小,对生根影响作用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证明,诱导生根第0天IAA含量与生根率的相关关系最大。  相似文献   
70.
不同采种期对喜树种子萌发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个不同采收期(秋种、冬种、雪后种)对喜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期种子的萌发特性具有显著性差异,雪后种的种子发芽高峰期比秋种提早6 d,发芽率增加了34.75%,发芽势提高了148.84%,根长增加了33.83%,活力指数121.92%。与秋种相比,发芽过程中冬种和雪后种的SOD、POD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提高,MDA、H2O2含量下降,以雪后种差异最明显。这些结果表明适度的延迟采收、自然低温有利于打破喜树种子休眠,促进种子的代谢活动,增强抗性能力,使种子能够快速、整齐、健壮地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