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0篇
  16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合成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红桔砧10 年生罗伯逊脐橙为试材, 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有机酸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 柠檬酸合成酶(CS) 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活性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不仅证明脐橙果实中存在通过CO2 固定合成有机酸的途径, 还说明CS、PEPC 是有机酸合成的关键酶, 抑制CS 的活性能降低果实中有机酸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22.
Photoinhibition occurs when crops grow under strong light and are simultaneously subjected to stresses such as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drought,etc. It causes a decrease of crop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leading to an obvious decrease of the yield.  相似文献   
23.
核苷酸对柑桔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处理从普通甜橙叶片中制备的RuBP羧化酶反应液,比较了不同降解产物对RuBP羧化酶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在激活效果上,核苷酸>碱基>核苷;除尿嘧啶核苷酸外,其余核苷酸降解产物对RuBP羧化酶的激活效果均不如500ppm的核苷酸混合物。  相似文献   
24.
建立利用HPLC测定椰子胚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的方法。色谱柱为德国MN nucleosil C18(4.60 mm i.d×250 mm,5.0 μm),流动相为10 mmol/L 磷酸二氢钾(pH 6.7)︰甲醇=90︰10(V︰V)。结果表明:Malonyl-CoA浓度在0.02~0.12 μg/mL,色谱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Malonyl-CoA最低检测浓度为0.02 μg/mL,最终测定椰子胚乳ACCase活性为1.20 ng Malonyl-CoA/min/μg酶蛋白。  相似文献   
25.
赵茜  周岩 《玉米科学》2013,21(6):91-94
高等植物按照CO2不同的同化途径,分为C3、C4和CAM植物。由于C4植物具有高光效基因,使其在高温、高光照、高氧分压条件下具有比C3植物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目前,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玉米中的高光效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并试图将此基因转入到C3植物中,使C3植物的光合特性得到一定改善,进而使其产量提高。本文综述将C4高光效基因转入到C3植物后,C3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向C3植物中导入pepc基因能否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和产量的潜在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抗精噁唑禾草灵耿氏硬草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耿氏硬草抗性种群SD-23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SD-23种群对6种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扩增和比对了抗性和敏感种群间的ACCase基因序列,并测定了耿氏硬草种群SD-23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7,对炔草酯和精吡氟禾草灵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2和4.5,对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较敏感。与敏感种群SD-1相比,SD-23种群ACCase的CT区域第2096位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ly-2096-Ala);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和异丙隆对抗性和敏感种群均有较好防效,其防效达86.7%以上,干重防效达77.4%以上。ACCase的Gly-2096-Ala突变第一次在耿氏硬草中被报道,该突变可能是导致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明确‘蜂糖李’果实有机酸组成与含量特点,揭示其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关系,阐明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方法】以‘蜂糖李’及对照‘四月李’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分析测试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并测定苹果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发现‘蜂糖李’果实成熟时总酸含量(ω,后同)为5.94 mg·g-1,包括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草酸、莽草酸和琥珀酸6种,其中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占总酸含量的88%),‘四月李’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蜂糖李’一致,均属于苹果酸型。2个李品种果实中总酸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苹果酸含量的差异所致。通过分析李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发现‘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含量大量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果实发育前期,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草酸、酒石酸含量逐渐降低,而柠檬酸含量逐渐升高。与‘四月李’相比,‘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草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且苹果酸及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显著低于‘四月李’,而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最后通过分析苹果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蜂糖李’果实中苹果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大量积累主要是该时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增强促进了苹果酸的大量合成以及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降低减少苹果酸的分解,与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关系不大,而‘四月李’苹果酸积累的关键酶是NAD-MDH。在果实发育后期,‘蜂糖李’及‘四月李’NADP-ME活性迅速升高,前者PEPC活性减弱,后者NAD-MDH活性下降,使得2者果实中苹果酸的降解大于合成而呈降低趋势。【结论】‘蜂糖李’是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的低酸型李品种,其果实中苹果酸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含量的变化由PEPC和NADP-ME协同调控,而对照‘四月李’由NAD-MDH和NADP-ME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8.
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炔草酸、精吡氟禾草灵、氰氟草酯、烯禾啶和苯草酮具有耐药性,而对烯草酮和吡喃草酮敏感。早熟禾生物型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活性显著高于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IC50值为敏感杂草日本看麦娘IC50值的10.46~11.98倍;早熟禾ACCase氨基酸序列1 781位点存在亮氨酸/异亮氨酸的多态性现象,而亮氨酸的存在是其它禾本科杂草对ACCase抑制剂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之一;5个早熟禾生物型的ACCase基因表达量为日本看麦娘的4.67~7.37倍。早熟禾与日本看麦娘的ACCase活性、基因序列及基因表达量差异可能是导致早熟禾对精噁唑禾草灵具有耐药性的靶标酶机理。  相似文献   
29.
取单层培养72 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50、100、200、500、1000 pg/ml的羊体外合成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再培养12 h后分别提取RNA和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NPY 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用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细胞P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PY显著促进了肝细胞PC mRNA表达,增强了PC活性。  相似文献   
30.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和复绿过程中各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尤其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法测定了此过程中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利用内源基质法测定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与蛋白质源库代谢、叶绿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安吉白茶在返白与复绿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主要变化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含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返白阶段蛋白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是造成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积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