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为了获得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产生的致病毒素组分,利用中压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C-18制备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层析对粗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以离体叶盘针刺法检测分离所得组分的致病活性。结果显示:经中压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FrⅢ1和FrⅢ2两个组分,其中FrⅢ1有较强活性;用sephadex LH-20对FrⅢ1进一步纯化后又得到了两组活性组分FrⅣ1-2和FrⅣ3-4,其中组分FrⅣ3-4的活性明显强于组分FrⅣ1-2;HPLC分析发现这两组组分又分别含有2个和5个组分,7个组分均在C-18柱层析过程中出峰时间较早,说明该毒素的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72.
利用从药用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中分离筛选出的1株猕猴桃褐腐病生防菌株GMH31,采用含毒介质平板法进行抑菌试验,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微量元素)及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时间、温度、pH、转数、装液量、接种量)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尤韦可拟盘多毛孢菌株GMH31培养基组分最佳配比为麦芽糖35 g/L、氯化铵12 g/L、K_2HPO_40.1 g/L、甘氨酸0.01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4 d、培养温度26℃、初始pH 6.0、摇床转速120 r/min、250 m L装液量100 m L、接菌量为装液量的6%。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GMH31菌株发酵滤液对猕猴桃褐腐病菌的抑制率提高了16.45%。  相似文献   
73.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74.
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中国拟盘多毛孢属新组合种(Ⅰ)、(Ⅱ)的续篇,报道11个不同的新组合种。这11个新组合种是:36.寄生在柑桔和黄皮树叶部的柑桔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citri(Mundk&Kheswala)Y.X.Chencomb.nov);37.寄生在忍冬科荚艹迷属植物的叶部的双纤毛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bicilia(Dearn&Bisby)Y.X.Chencomb.mov.);38.寄生在腰果树叶部的异角状的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heterocornis(Guba)Y.X.Chencomb.nov.);39.寄生在月桂的叶部的孢子器型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pycnoides(Alm.&Camara)Y.X.Chencomb.nov.);40.寄生在杜鹃花科的白珠树叶部的白珠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gautheriaeDearn&House)Y.X.Chencomb.nov.);41.寄生在雀梅藤和鼠李叶部的鼠李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rhamani(Celoti)Y.X.Chencomb.nov.);42.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山东省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B1,通过形态学特征并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对该菌株B1进行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菌株B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1菌落呈白色绒毛状,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纺锤形,5个细胞,中间3个细胞为褐色,具有2~4根顶端附属丝;菌株B1的ITS序列与GenBank中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相似性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棒状拟盘多毛孢,GenBank登录号为MG009201。菌株B1接种蓝莓叶片后产生褐色病斑,后期密生黑色分生孢子盘,与蓝莓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菌株在5~35℃、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为5~9;但仅在25~30℃时产生分生孢子,最适产孢温度为25℃;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连续黑暗有利于产孢;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利用率最高,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最适氮源为硝酸钠、硫酸铵和蛋白胨,几乎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76.
77.
龙眼叶枯病菌疏毛拟盘多毛孢生长温度10~30℃,最适生长温度20~25℃;在14~26℃下培养时,RH100%和 pH 6.3~7.2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则以在25℃和RH+水滴及在24~26℃和pH 6~7时较高。黑暗处理促进菌丝生长,日光灯照射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7℃10min。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和醇类作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增进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能很好利用供试氮源L-白氨酸、L-胱氨酸和L-天冬氨酸等。L-组氨酸作为氮源时病菌产孢量最大,而氯化氨作为氮源时病菌不产孢。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Franch) Hand.-Mazz一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 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内发现的一种新真菌性病害为供试研究材料, 经单孢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tub2?tef1)和生物学特性测定, 对病原物进行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病原物CL107形态符合Pestalotiopsis sp.种属典型特征; 菌株CL107-ITS(accession no. MK156295)?CL107-BT(accession no. MN015425)?CL107-EF1(accession no. MN022941)与参比标准菌株P.oryzae CBS 353.69同源性分别为100.00%?100.00%?98.92%, 可将稻曲拟盘多毛孢P.oryzae确定为滇重楼叶斑病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PDA培养基?pH 8.0?28℃?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株CL107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 以葡萄糖为碳源有利于纯化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 以酵母提取物为氮源有利于纯化菌株菌丝生长, 以牛肉膏为氮源有利于纯化菌株产孢?本研究首次报道稻曲拟盘多毛孢P. oryzae可侵染滇重楼植株, 引起真菌性叶斑病, 明确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 为该叶斑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9.
拟盘多毛孢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拟盘多毛孢属及相关属的建立、属的界定特征、属内种的传统鉴定方法、拟盘多毛孢属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叙述,展示了以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建立的拟盘多毛孢属与近缘属关系的分类检索表,指出了以形态学和分子特征相结合将是拟盘多毛孢属分类命名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引起贵州六盘水山茶灰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和防治方法,用单孢分离法获得3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β-tubulin、tef1多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ortugalica。6种常规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两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P.portugalica的抑制率达到了100%,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也在90%以上;有效成分浓度为250~500 mg/L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300 mg/L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可显著促进P.portugalica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