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国火炬松优良家系对三种叶斑病的抗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引进1批火炬松1代种子园优良家系,在福建洋口林场和南屿林场种植4a,评价各家系在自然情况下对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 acicola、松赤枯病Pestalotiopsis furnrea和松落针病Lophodermium pinastri的抗病性。评价结果显示,多数家系对赤枯病和落针病有不同程度感病性,而大多对褐斑病有一定抗性。综合评价对3种病害的抗性,以来自美国亚拉巴马州的AL-8和MG—3家系表现较好;分别来自我国广东仙菊和福建五一林场的对照湿地松和马尾松家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2.
从分子系统学角度分析拟盘多毛孢属及其近缘属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拟盘多毛孢属和截盘多毛孢属的划分界限长期以来因分类学家的观点不一致而处于模糊状态,以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分子系统树的结果支持五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拟盘多毛孢属,四细胞分生孢子类型应归入截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树同时可以反映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之间的联系,显示出分子系统学对形态分类学的客观性的评判作用。  相似文献   
83.
进口美国苹果上拟盘多毛孢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进口的美国华盛顿州红帅(reddelicious)苹果中分离到一种引起苹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根据该真菌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该真菌DNA的ITS序列,将其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该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长梭形直立或稍弯曲,15·6~22·2(18·8)μm×4·8~7·1(5·7)μm,5个细胞,4个隔膜均为真隔膜,中间3个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淡色,3个有色细胞中第1、2个有色细胞颜色较深,茶褐色;第3个有色细胞淡褐色;分隔处稍缢缩;孢子顶端有2~3根不分支的附属丝,长7·0~19·5(11·9)μm,基细胞具短柄,长0·4~3·2(1·4)μm。分生孢子梗较长,呈淡色,不分支,无隔膜。用ITS区通用引物PM1/PM4对该真菌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525bp的ITS区序列。  相似文献   
84.
 In June 1996, a leaf spot disease widely occurred in Japanese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orchards in Tottori Prefecture, Japan. The main diagnostic symptom was ring spot on the leaves and calyxes of young fruits; in severe cases, lesions developed on more than half of the area of the leaf, resulting in early defolia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the isolated fungi, it was shown that Pestalotiopsis longiseta, P. glandicola, P. acaciae, and P. crassiuscula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s. These fungi, except P. longiseta, were found to be new pathogens of the disease. Received: May 20, 2002 / Accepted: July 25, 2002  相似文献   
85.
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探讨2种根圈促生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s Stanier (P751)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Bc752)诱导马尾松幼苗系统抗病性的作用,包括不同接种剂量及接种时间的试验效果。试验时,将PG-PR通过灌注方法接种于松苗根部,而将赤枯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施于叶面。处理后的松苗置于温室内培养,2个月后测定松苗的感病指数,并检测PGPR在植物体上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Bc752能显著地诱导马尾松幼苗的系统抗病性,并以病菌侵染前10 d接种效果最好;施用浓度高时效果较好但不呈直线正相关。P751诱导抗性不太明显,可能是因为长时期保存导致菌种退化,或是P751需要更长的刺激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86.
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腐病对华东山茶的观赏性影响极其严重,为明确华东山茶花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升华东山茶花期品质和观赏价值,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云南省昆明市昆明植物园华东山茶的花腐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华东山茶品种‘五彩’(C.japonica‘Wucai’)的病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其在PDA培养基上为白色菌丝,培养7 d长出黑色的分生孢子;将分离菌株回接于华东山茶品种‘五彩’健康花瓣上,接种后划破的花瓣病症较为明显,花朵失色变黄褐,严重时花瓣干腐或湿腐,并且产生分生孢子,与田间的症状一致;经过多引物(ITS、LSU、β-tubulin)合并系统发育分析,分离菌株与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ortugallica)聚集在同一分支。综上可知,引起华东山茶花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portugallica),这是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portugallica)侵染华东山茶花朵引起华东山茶花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7.
Coelomycetous fungi were screen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AXOL. TAXOL production of Pestalotiopsis breviseta fungi is confirmed by Ultra Violet (UV)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nfra Red (IR) analysi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LC–MASS spectroscopy. TAXOL isolated from the P. breviseta fungus was identical with authentic TAXOL and produces 0.064mg/L (0.128% dry weight of fungal mat).  相似文献   
88.
    从除虫菊叶中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该菌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对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85%以上,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0%以上.盆栽试验中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graminis)、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防治效果达60%以上.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和抑菌活性影响较大:①在10~35℃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0℃,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②在pH 6.5~8.0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值为7.5;③能直接利用玉米粉和糊精;④氮源以有机态氮为佳,硝态氮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⑤分别以D-木糖、山梨糖、甘露醇为碳源,以硝酸钠、甘氨酸、硫酸铵、牛肉膏、蛋白胨为氮源培养时,该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9.
树栖真菌对扩散型松材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物因子的复杂病害系统,其病原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受媒介昆虫、寄主、树栖真菌和伴生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内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3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松褐天牛模拟蛹室,研究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以及松褐天牛携带扩散型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牛发育处于蛹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三龄幼虫(J)附着于天牛体表;发育至羽化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四龄幼虫(J)位于天牛体内。不同优势内栖真菌接种处理下,松褐天牛携带的扩散型幼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松球壳孢E11>松球壳孢MHS7.3,这与模拟蛹室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表明松褐天牛携带的线虫数目与蛹室中线虫种群的大小关系密切。在松褐天牛携带的J、J和扩散型幼虫(J+J)占线虫种群比例方面,松球壳孢E11和MHS7.3均大于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显示不适宜繁殖的真菌能促进群体内更多个体转化为扩散型虫态。J在蛹期的第二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但数量极少,随着J在羽化前达到最大值,J也开始大量出现,预示着较大J种群数量可能是J大量发生的基础条件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的扩散过程中,松林优势树栖真菌对媒介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不同杀菌剂对枇杷拟盘多毛孢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枇杷灰斑病防治进行室内药剂筛选。[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10种杀菌剂对枇杷灰斑病病原菌拟盘多毛孢的毒力测定。[结果]当浓度为12.5~200 mg/L时,10种化学药剂对枇杷灰斑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其中烯唑醇类、苯并咪唑类、苯基酰胺类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出3种对枇杷拟盘多毛孢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药剂,即禾果利、保利丹和烯酰吗啉。其中禾果利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保利丹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