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22篇
农学   19篇
  52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6年6月12日,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持在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由南京林业大学主持完成的“袋泡竹炭净化和营养保健剂”成果进行了鉴定。该项研究了竹炭的制备工艺,以及竹炭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有害物质的去除、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释放的影响。研制了由竹炭、活性炭和麦饭石优化复合的新型袋泡竹炭净化和营养保健剂。  相似文献   
62.
对闽东12年生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比纯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平均竹秆产量、平均蓄积量分别比毛竹纯林增加了17.9%、8.7%、37.53%和25.6%;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均比毛竹纯林高。  相似文献   
63.
毛竹残次林分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失管多年的毛竹残次林分采用封山育竹、劈草、锄草、深翻垦复和补栽毛竹等一系列营林措施,3年恢复毛竹成林,毛竹林面积从16.47hm2扩大到19.27hm2,立竹密度从555株/hm2提高到2295株/hm2,立竹平均胸径从7.2cm提高到9.9cm,3年后就能采伐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4.
毛竹扩鞭成林新竹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林周边扩鞭成林试验表明,不同扩鞭成林措施对扩展区域内新竹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措施对新竹株数、扩展范围的影响极显著,对退笋率、胸径的影响显著,对新竹高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措施的新竹扩展范围大、退笋率低;深翻垦复措施的新竹株数多;复合措施的效果更好。随着坡位的降低,毛竹扩鞭成林的新竹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均呈变好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鞭成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紫竹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论述紫竹出笋规律,高生长规律,枝条生长规律及退笋率的变化规律等,并根据紫竹各生长阶段的生长规律,相应提出紫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6.
根据每个竹种的不同的出笋期选用雷竹、角竹、金竹、绿竹、吊丝单及毛竹(冬笋)配置成周年供笋生产模式样板20公顷。对竹笋的产量、笋期,作了观察、调查。认为在年平均气温18℃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7~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条件下,或有丛生的食用竹笋生产的地区,可按此模式配置成周年供笋生产。  相似文献   
67.
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东进  洪伟 《林业科学》2003,29(2):64-70
如何确定合理的挖笋量是毛竹林丰产经营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在建瓯设立50块毛竹林标准地,分别建立了毛竹林笋产量预测模型与林分平均胸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阈值的手段对毛竹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建立了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模型。并结合实例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模型的应用给予了说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经济阈值的研究内容与应用范畴,而且也为毛竹林的优化经营和丰产培育提供新的依据与技术。  相似文献   
68.
6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properties of G. amplexifolia.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cluding holocellulose, acid-insoluble lignin, 1% NaOH solubility, benzene-ethanol extractives and ash content, was considered for the variability with respect to positions along bamboo culm height (bottom, middle and top), parts along radial direction (inner part and outer part)and ages (1-year and 2- year). The test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those of moso that is commonly planted and used in China.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holocellulosecontent and the lignin content in inner part were lower than ; in outer part, but for extractives and ash content, the reverse was true. Bamboo age also had effec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both the holocellulose content and the ash content in the culm of 1- yea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2-year; while the lignin content and the extractive content m the culm of 1- yea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2-year. High holocellulose content, low lignin contentand extractive content were advantages of G. amplexifolia.  相似文献   
70.
论文以1975~2003年间全国范围内有关毛竹实生苗的研究文献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毛竹实生苗研究的区域性、时代变化及不同研究方向上的变化,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