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1101篇
农学   295篇
基础科学   3篇
  191篇
综合类   1772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冠层部位对三倍体毛白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光响应模型对纸浆林三倍体毛白杨冠层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三倍体毛白杨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在760~1 1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LCP)在15~32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7.4μmol.m-2.s-1,同时暗呼吸速率(Rd)的最大值不超过2.9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值为0.108 mol.mol-1;树冠上层、中层和枝条外部叶片LSP、LCP和Rd较其它部位高,Pmax和α均随着树冠部位的下降而下降;冠层上部、中部与枝条的外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RWUE)、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其它部位的高,且冠层各部位的Tr、Gs和C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2.
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种杨树生物量、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生物量随着树龄、胸径、树高的增长而增加,各个器官的生物量也不相同,干的生物量最大,叶的生物量最小,生物量依次顺序为:干根枝叶。树干的平均碳含量最大,为471.00 g/kg,根为461.14 g/kg,枝为468.00 g/kg,叶最小,为446.20 g/kg,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杨树人工林胸径与单株碳储量,树高、胸径与生物量、单株碳储量模型均符合乘幂模型,模型拟合率均大于80%。杨树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37.783 t/hm2,赤峰地区杨树人工林乔木层碳储总量为26 539 627.38 t。  相似文献   
103.
为对立木进行无损检测,探索了超声波在立木内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子。以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立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式阻抗仪对30棵样本立木内部缺陷状况进行了初步估计,利用RSM-SYS5超声仪测试了超声波在立木内部的传播速度,分别统计了健康和含缺陷立木内的超声波传播速度,并对缺陷大小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直径为30~55cm时,超声波在小叶杨健康样本立木中径向传播速度为1000~1616.766m/s,并且绝大多数大于1000m/s;小叶杨立木内部存在缺陷时,超声波径向传播速度均小于1000m/s。立木缺陷对超声波在小叶杨立木内的径向传播速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缺陷大小与径向传播速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2=0.887。  相似文献   
104.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所需时间较长,而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48.44%和68.75%,培养时间较短。茎段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繁殖材料。为了使茎段能更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课题组又对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组合进行了研究,A组:MS+6-BA 1.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B组:MS+6-BA 1.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C组: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D组:MS+6-BA 2.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试验表明,C组激素浓度组合最适合太行菊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35 d后愈伤组织不再增加后进行继代培养,45 d后将植株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2 mg·L-1中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05.
含有NHL结构域的基因在人类、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植物中关于该类基因的研究还未曾有过报道。为了探究该类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南林895"杨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PeNHLd基因,并通过RT-PCR对预测的ORF框进行了验证。杨树PeNHLd基因包含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其c DNA全长为1 971 bp,包括1个1 44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482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53.9 kD,理论等电点7.24;该蛋白含有3个跨膜螺旋和2个保守的NHL结构域。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Pe NHLd基因在干旱、高盐、激素、病原菌侵染等胁迫下有着明显的动态表达模式,对这些胁迫做出了迅速而强烈的响应;同时该基因在杨树根、茎、叶等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有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为探究PeNHLd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以崇明水仙鳞片为外植体材料,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摸索出最有利的组培条件,获得崇明水仙试管小鳞茎,并对组培过程中冷处理时间、鳞片位置及激素配比等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鳞茎冷处理时间以3周为佳;内层鳞片诱导率和再分化率更高;冷处理3周的内层鳞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 1 mg/L+2,4-D 0.1 mg/L+蔗糖30 g/L+琼脂4 g/L,诱导率和再分化率分别为48.4%和23.3%。试验摸索出了鳞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崇明水仙试管小鳞茎的最佳条件,为崇明水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为解决3 种豆科牧草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普通红豆草和‘海法’三叶草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不同防褐化措施在3 种豆科牧草愈伤继代培养过程中抗褐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苜蓿和红豆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3,浓度为0.02 g/L 时,褐化率分别为13%、15%,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PVP>柠檬酸>AgNO3;在三叶草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较好的是AgNO3,浓度为0.015 g/L时,褐化率为32%,愈伤组织褐化程度强弱依次是柠檬酸>PVP>AgNO3。一定浓度的AgNO3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8.
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引入39个美洲黑杨×甜杨杂交无性系,在黑龙江西部高纬度高寒地区对各无性系苗期生长、越冬及抗病虫性等性状进行多年测试,选择繁殖能力强、苗期长势好、无严重病虫害、抗逆性强、能安全越冬的优良品系进行大量繁殖,建立品系评比林进行复选。经20 a时间,开展苗期品系评比、区域试验与示范,筛选出杨树新品种中雄4号杨(Populus deltoides×P.suaveolens)。该品种为雄株,具有树干通直圆满、速生、材质好、耐寒、抗旱、抗病虫和不飞絮等优良特性,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09.
Chonemorpha fragrans is an endangered medicinal woody climber,regarded among alternative plant sources of camptothecin.Camptothecin is a monoterpene indole anti-cancer alkaloid with annual trade value of over three billion U.S.dollars in the recent,and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its analog drugs approved for the chemotherapy of cancer of varied types.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culture media strength and photoperi-odic duration on the micropropagation ef ciency of C.fragrans from nodal segment explants were studi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MS)medium amended with Thidiazuron(TDZ),Benzylaminopurine(BAP)or Kinetin(Kin).Thidiazuron was more ef cient over BAP and Kin when half basal MS medium was used over full or quarter strength.Results of carbon source experiment showed sucrose as the most effective over glucose,fructose,and maltose in the clonal production.Studies on the photope-riodic incubation duration showed 12 h as the best light period and sub or supra-optimal resul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bnormal and albino micro shoots.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evaluation of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parameters showed the role of pigment molecules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albino micro shoots.  相似文献   
110.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