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49篇
  61篇
综合类   38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随着近几年观光农业的兴起,结合长安区委区政府建设东部花海梯田旅游观光项目,为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长安区农技中心在总结近几年油葵高产栽培种植的基础上,根据东部台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长安区无公害油用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792.
智能农机装备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同时,还起到了改善资源配置、提升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保证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作为农机装备制造、应用大省,仍存在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低、农机农艺融合不够、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等问题。研究、分析了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针对山东省智能农机产业发展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动态,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紧迫需求,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统筹本省智能农机装备研究与应用方向,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和支持方向,理清了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793.
杂草科学是研究杂草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分类与鉴定、分布与危害、群落结构与演替、抗药性机制、防治技术的综合学科。本文重点阐述了近5年(2018年-2022年)来我国杂草科学学科在杂草生物学与生态学、杂草抗药性机理、除草剂安全剂作用机理、杂草防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系列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今后杂草科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4.
甜菜红素是一种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因高水溶性、高效着色性及多种与健康相关的生物学特性而广受欢迎。但是甜菜红素的提取率极不稳定,且提取出来的色素纯度低。为了进一步明晰甜菜红素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甜菜红素提取及纯化技术的研究探索。发现传统提取技术如溶剂提取法、连续扩散法,提取效率低、色素损失大且污染环境。新兴技术如超声波、微波等辅助技术,结合大孔树脂吸附、膜分离等纯化手段,克服了传统提取技术的缺点,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另外,笔者从食品、药品与保健品、工业等角度对甜菜红素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并期待甜菜红素未来可以在医药、提取与纯化工艺以及红素来源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95.
提出了多维度与全链条农机多机协同技术,实证检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有用性、技术易用性、技术成本、吸收能力、资源就绪度、竞争压力、外部支持对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11、0.399、0.208、0.175、0.290、0.407、0.156,技术有用性的影响最大,组织间信任对技术采纳影响不显著。组织吸收能力、外部支持在技术特性3个维度对技术采纳影响关系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组织资源就绪度在技术易用性、技术成本对技术采纳的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在技术有用性对技术采纳的影响关系中无显著调节作用。提出了提升技术的实用化程度、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用户自身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6.
● A systematical technology diffusion mode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achieve smallholders’ technology adoption to different scales was discovered. ● Collaborative, tree-shaped and jump-start modes are the main forms to promote technology diffusion. ●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modes above facilitates technology diffusion to different scales. ● The STB-based technology diffusion empowered smallholders through technology adoption. ● Trust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technology dependence and adoption among smallholder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ed services on smallholder adop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sustainability of farming systems. Currently, there were numerous related studies, but it is still unclear how to gradually achieve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n pilot sites to a regional level.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diffusion by comparing international typic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or modes such a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s (ATESC), farmer field schools (FFS), participato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PTI) and integrated colearning approach (ICLA), while taking Wang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ckyard (WZ STB) in Quzhou, Hebei Province, China 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had three key outcomes. (1) The combination of collaborative, tree-shaped and jump-start diffusion modes promotes the diffusion of participato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different scales, such as farmers, villages and counties. (2) The three diffusion modes combine and expand the advantages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modes. The collaborative diffusion mode not only provides full scope for the advantages of PTI, but also provides smallholders with service supply for the whole production period. The tree-shaped diffusion mode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FFS from poi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village diffusion, while achieving a full range of technical service support. The jump-start diffusion mode cannot only achieve large-scale technology diffusion like ATESC and ICLA, but also empower smallholders through ada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3) Trust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smallholder reliance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d by STB and to promote their adop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ccordingly,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op-down and bottom-up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models,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ervic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ized services providers and smallholders, which will provide a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argeted socialized services provision and promote smallholder adop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797.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生物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三个方面对猕猴桃的贮藏保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天然提取物保鲜技术和微生物保鲜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研究,展望了猕猴桃未来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8.
动物疫病的大暴发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生产与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得动物疫病更加复杂,流行趋势更加严峻。灵敏、特异、快速地诊断动物疫病是实施疫病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基于PCR技术及等温扩增技术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解决了传统病原学诊断费时费力、免疫血清学存在的窗口期等问题并摆脱了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依赖,成为目前常用的病原体筛查方法。但大多数检测方法一次只能检测到一个或几个病原体,且复杂的试验流程及对设施的高要求降低了立即干预突发疫情的能力,同时无法满足某些检测分析需求。近年来,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的高通量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具有同时监测、检测和表征成百上千个靶点的能力,能满足在多种环境下的病原体快速检测的需求,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手段。笔者从病原学、免疫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及高通量诊断等方面对主要的病毒性动物疫病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以期为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案思路,提升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799.
近十几年来,东昌府区超过半数的镇(街道)发现麦根蝽象,主要危害农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由于该虫危害隐蔽,群众认识不到该虫的危害而得不到相应有效防治。在对该虫的分布区域及发生演变、性状特征、空间分布和日常活动状态开展充分调研后,特制定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技术培训,准确收集信息,及时发布病虫动态,广泛发动群众,搞好统防统治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00.
为了研究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保鲜特性的影响,设计质量分数为100% O2、 80%O2+20% CO2、60% O2+40% CO2、40% O2+60% CO2和20% O2+80% CO25个气体处理(自然大气为对照),在10 ℃贮藏条件下对西兰花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活性氧代谢及西兰花的贮藏品质进行定期测定。结果表明:100% O2处理加速西兰花黄化和叶绿素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增加H2O2、O2-·和MDA含量,缩短西兰花保鲜时间,其保鲜期仅为12 d (对照的保鲜期为16 d);40% O2+60% CO2处理能显著减少H2O2和O2-·在体内的积累,维持较高的POD、SOD活性,延缓MDA的积累,维持较低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较好的保持西兰花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延缓黄化速率,将西兰花的保鲜期延长至31 d。可见,适宜的O2联合CO2气调可以很好地保鲜西兰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