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6篇
  179篇
综合类   254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在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世界、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和Hg(中国和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的7~8倍、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6倍)尤为突出。Cr、Ni、Zn、Cu和Co在沉积物中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50%以上),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近55%),Mn和Cd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形式存在(近50%)。重金属迁移顺序为Mn(56.70%)≈Pb(56.65%)〉Cd(53.66%)〉Co(48.82%)〉Cu(43.99%)〉Zn(21.93%)〉N(i15.49%)〉C(r11.43%),其中Mn、Pb、Cd、Co和Cu的危害较大,有近45%~60%可以发生迁移转化。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具有高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2.
伊通河(长春市区段)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伊通河(长春市区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呈现出沿河变化的趋势,且各重金属元素沿河变化程度有很大区别;沉积物中铁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Pb、Cu、Zn元素残渣态含量很低,而有效态含量却很大(70%),即伊通河沉积物中存在着潜在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在各形态的叠加也有所区别,Pb和Cu主要叠加在有机物态和残渣态中,而Zn则主要叠加在铁锰氧化物态中。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农田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了提高农田生产力,该文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分析了21世纪初三江平原农田生产力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三江平原旱田净初级生产力(换算成碳量)平均值为 348.06 g/(m2·a),水田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339.90 g/(m2·a)。2000~2005年三江平原旱田年均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率为7.2%,水田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率为9.9%。研究表明,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下降有一定影响,同时随着该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加剧,亦导致农田生产力的下降。旱田和水田生产力空间分布与降水分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和0.156,表明降水对农田生产力空间差异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mg·kg^-1增加到200mg·kg^-1时,根际土壤交换态钒的百分率增加了9.89%,碳酸盐结合态钒增加了9.3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钒增加了9.99%,残渣态钒的百分率下降了33.6%。土壤添加的钒量增加时,钒的迁移能力增强,使蔬菜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蔬菜对钒的吸收作用增强:钒添加量从0增至200mg·kg^-1时,蔬菜鲜质量降低了41.65%,而蔬菜中85%以上的钒积累在根部。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钒含量对植物的根、茎叶中钒含量有显著影响,碳酸盐结合态钒与蔬菜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在杏、桃、枣、苹果、海红、梨、槟子、山楂、酸枣等寄主上幼虫的滞育情况和年发生代数,研究了杏和海红上幼虫滞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桃蛀果蛾在桃、枣和苹果上一年发生1~2代,50%个体进入滞育时间在8月上旬;在杏、海红、梨、槟子、山楂和酸枣上一年只发生1代;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在杏上略长于12h,海红上接近15h.讨论了滞育在桃蛀果蛾生活史趋异和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限制因素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田块尺度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20件,采用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与地统计学分析对研究区域内As、Cd、Cu、Cr、Mn、Ni、Pb和Zn这8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As、Cd和Cr点位超标率分别为61.83%、90.83%和92.52%,土壤重金属Zn、Cu、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比在80%以上)。土壤中Cd、Cr和Cu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南部较高、中部次之、西北部较低的趋势,而Mn、Ni、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此相反。APCS-MLR模型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As、Cr、Cu和Ni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9.34%、47.32%、44.53%和50.23%; Pb、Zn的来源以工业活动源和交通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1.93%、30.53%和23.36%、22.17%; Cd的农业活动源占比为53.63%。土壤pH与有效态As、Cd、Cu和Ni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As、Cd和Cr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地累积指数显示土壤Cr总体处于中、重度污染水平,其次是Cd;生态危害指数也表明Cr和Cd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5.20~41.12和11.56~113.35。总体来看,研究区域Cr和Cd污染较为严重,存在潜在风险,应采取安全利用和修复等措施,降低其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pot cultur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morphous iron-(hydr)oxide (Am-FeOH) amendments on arsenic (As) availability and its uptake by rice (Oryza sativa L. cv. BR28) irrigated with As-contaminated water. A rhizoba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using 3.5 L plastic pots, each containing one central compartment for plant growth, a middle compartment and an outside compartment. Three levels of laboratory-synthesized Am-FeOH (0, 0.1 and 0.5% w/w) were used to amend samples of the As-free sandy loam paddy soil placed into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rhizobag system. The soils were submerged with a solution containing 5 mg L?1 As(V). Two-week-old rice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the central compartments and cultured for 9 weeks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addition of 0.1% Am-FeOH to the soil irrigated with As-contaminated water improved plant growth, reduced the As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nts and enhanced Fe-plaque formation on the root surfaces. Analysis of soil solution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revealed higher pH levels and lower redox potentials in the soils amended with Am-FeOH at the onset of soil submergence, but later the soil solution collected from the 0.1% Am-FeOH treatment was slightly acidic and more oxidized than the solution from the 0% treatment. This indicated active functioning of the root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0.1% Am-FeOH. The concentrations of As(III) in the soil solution collected from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he Am-FeOH amendments, whereas in the soil treated with 0% Fe, As(III) accumulated in the rhizosphere,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late-cultivation period. The improvement in plant growth and reduction in As uptake by plants growing in the Am-FeOH treated soil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of available As in the soil solution, mainly as a result of the binding of As to the Fe-plaque on the root surfaces.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初级生产力数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样地和样带的调查方法,在对大亚湾沿岸的深圳市宝安县、惠州市惠阳县、惠东县的8个镇的普查基础上,以惠阳县澳头镇虾冲境内黄鱼涌白寿湾红树林为典型区域,在典型选定的三块样带中选伐标准木作树干解析,测定年龄和各年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并对其群落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和各组成植物物种的生长量、消耗量、蓄积量及初级生产力等定量参数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红树林这一潮间带中的特殊植物群落及海陆界面系统的生态边缘优、劣势打下重要的数量生态经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联用用技术对淡水鱼、海水鱼以及小龙虾样品建立相应的形态砷分析方法并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对色谱条件、载流、载气流速、蠕动泵速、提取条件等进行优化,明确了4种砷形态化合物的分离条件。指出了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干扰少、简便、快捷、需要样品量少等优点,可以对小龙虾和鱼样品中的砷形态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