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通过录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卵场附近船舶航行时的噪声,并以此为刺激源,以大黄鱼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船舶噪声声压级对大黄鱼幼鱼游泳、摄食行为及免疫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噪声声压级<60 dB时,幼鱼趋避游泳行为不强烈;但随着声压级增大,开始呈现出不同强度的趋避行为,依次表现出:游泳速度加快、鱼与鱼之间及鱼与桶壁之间发生碰撞、瞬间反应无序、跳跃等行为;当声压级>200 dB时,刺激2 min后就出现了死亡个体。在120 dB和150 dB短期单次和多次刺激下,幼鱼血浆中的皮质醇、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这4个与应激相关的生理指标均显著上升,其中皮质醇、血糖和乳酸上升幅度尤为明显。另外,皮质醇单次刺激后即达到峰值,而多次刺激后反而较单次刺激有所下降;血糖、血红蛋白和乳酸则具有累加效益,多次刺激要高于单次刺激。在120 dB长期(30 d)刺激下,幼鱼生长明显减缓,血浆中部分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M,干扰素-α,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降低,肠道菌群也发生显著变化,突出表现为部分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摄食行为影响方面,研究发现幼鱼能准确识别噪声源的位置,并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船舶噪声对大黄鱼幼鱼的危害,可为今后制定大黄鱼产卵场的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行为特征,于2017年8月22日、26日利用小型超声波标志,对6尾大黄鱼分别使用体内植入法和背鳍悬挂法进行24 h运动行为跟踪,获得了围栏内大黄鱼昼夜垂直运动深度及水平位置数据。结果表明:1)体内植入法的试验鱼进入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比背鳍悬挂法多2 h左右,稳定性优于背鳍悬挂法;2)两种固定方法大黄鱼活动水层多处于水下4~10 m深度,且更加集中于6 m附近水层;3)试验鱼的水平运动多出现在围栏外侧做往返游动,在靠近工作平台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小,在投饵区的活动较为频繁。试验首次基于超声波标志跟踪法研究了浅海大型围栏人工饲养下大黄鱼的行为特性,可为今后浅海大型围栏养殖大黄鱼的操作平台选址建设、养殖管理以及大型围栏的设计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3.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观测精子的激活率、活动时间和寿命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养殖大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子平均密度为(1.17±0.09)×1010.ml-1,盐度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影响较大。当海水盐度适宜(19.61~24.87)时,精子的激活率≥90%,活动时间≥9.65 min,寿命≥13.50 min;在pH=4.0~10.0的海水中,精子都能被正常激活(≥70%),适宜的pH值为7.5~8.0;不同浓度的葡萄糖、NaCl和KCl溶液对精子活力的影响不同,不同浓度的EDTA-2Na溶液均不能激活精子;无Ca2 、Mg2 或HCO3-的人工海水对精子的激活率均高达90%,但精子的活动时间却有较大幅度的缩减。  相似文献   
34.
[目的]明确浸浴硝唑尼特(NTZ)对刺激隐核虫的驱虫效果,为其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NTZ溶于二甲亚砜(DMSO)制成溶液,探讨NTZ对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和滋养体的驱虫效果,并分析药物浓度、日换水量、硫酸铜(CuSO4)和渗透剂对其驱除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影响.[结果]NTZ对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的杀灭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至20.0 μg/L时刺激隐核虫感染幼虫的死亡率达97.33%.经1.0 g/m3 NTZ浸浴72 h后,患病大黄鱼的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完全脱落;NTZ与CuSO4配伍能有效提高药物对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驱除效果,以NTZ 1.2 g/m3+CuSO4 0.5 g/m3浸浴72 h后患病大黄鱼体表和鳃部均无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寄生,病鱼存活率达100.00%;渗透剂氮酮和换水方式与NTZ驱除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效果无相关性.[结论]NTZ浸浴鱼体能有效驱杀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尤其与CuSO4配伍可有效提高药物对刺激隐核虫滋养体的驱除效果,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为NTZ 1.2 g/m3+CuSO4 0.5 g/m3.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大黄鱼MARCH5A的免疫作用,实验采用反转录PCR确认了该基因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045 bp,包含1个长度为86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8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1个RINGv和4个跨膜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黄鱼有11个MARCH家族蛋白(与哺乳动物相同),但鱼类存在多个亚型,MARCH5A为鱼类特有蛋白,其蛋白理化性质和三维结构均与MARCH5B存在一定的差异。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ARCH5A在健康大黄鱼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液和心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和脑,而在肾脏和皮肤中表达量最少。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后,MARCH5A在皮肤中早期表达量显著上调,第2天为对照组的9.65倍,后期下调。在鳃、脾脏和头肾中的前期表达量也有所增加,后期下降。结果表明大黄鱼MARCH5A在抗刺激隐核虫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中Ba/Ca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所有试验组中耳石Ba/Ca值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盐度与耳石Ba/Ca值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反演大黄鱼所经历的盐度史。  相似文献   
37.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38.
何祥楷 《福建水产》2013,(6):475-479
淀粉卵涡鞭虫是大黄鱼苗种培育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文对大黄鱼苗淀粉卵涡鞭虫病发生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方法进行了研究,除常规防治方法外,利用双氧水与高锰酸钾合用也可起到杀灭虫体,减少寄生数量的效果.同时,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发生寄生虫病的育苗池水与正常池水的水质理化因子,为有效诊断和防治大黄鱼苗淀粉卵涡鞭虫病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9.
宁德市大黄鱼成鱼养殖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福建省宁德市大黄鱼成鱼的养殖现状,即养殖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周期、饵料使用和大黄鱼养殖效益,阐述了宁德市大黄鱼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