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3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俊会  王谦 《中国食用菌》2005,24(5):49-50,61
以白灵侧耳为出发菌株,以葛根作为发酵基质中的中草药添加物,观察了葛根对白灵侧耳液体发酵的影响。果蝇寿命实验及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葛根发酵产物较纯药及普通发酵物有更强的果蝇寿命延缓能力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2.
施氮对苦豆子生物量及生物碱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苦豆子生物性状、生物量积累、生物碱含量和积累的影响,旨在为人工栽培苦豆子和提高其生物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100和150 kg/hm2的处理对苦豆子主茎长度、单株茎数、根和茎干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施氮量均有提高苦豆子叶、茎、根中苦参碱含量的效应,低施氮量(50kg/hm2)对叶中苦参碱含量提高最大,中等施氮量(150 kg/hm2)对根中苦参碱含量提高最大;不同施氮量均能提高苦豆子叶中氧化苦参碱含量,但对茎和根中氧化苦参碱含量均有降低效应;中等施氮量(100和150 kg/hm2)对提高叶和根中氧化苦参碱积累量和苦参碱积累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3.
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及光分解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苦参碱(从苦豆子中提取分离获得)和苦豆子总碱在太阳光及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分解现象,发现两者均属于光易分解物质,其光分解半衰期均不超过1 h。运用11种不同的光稳定剂处理均能有效地抑制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其中以TBHQ(Tertiary-butylhydroquinone,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不同浓度TBHQ对苦参碱和苦豆子总碱光分解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其抑制效果与稳定剂的浓度相关,处理浓度越大,其抑制苦豆子总碱光分解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4.
葛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归纳了葛的本草考证、成分及功效、种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品种选育、栽培繁育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葛根产业的健康发展,需依靠政府及科研部门重视、加强资源利用及新品种选育、建立葛根淀粉和葛根素同时提取工艺、加强葛根素药用价值及相关产品开发、建立葛相关标准、加强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葛产业的健康化、系统化及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对粉葛不同部位N、P、K的分配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桂粉葛1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置6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粉葛块根、叶中的N、P含量和藤、叶的K含量,降低了藤的N含量和块根的K含量。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粉葛块根的产量及商品率,除A2处理外,A1、A3、A4和A5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了10.46%、5.99%、14.98%和7.17%。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块根中的淀粉和葛根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葛根素含量对有机肥的施用量特别敏感。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成本等因素,实际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为6000 kg/hm2较合适。综上,施用有机肥可改变N、P、K在块根、藤和叶片中的分配,提高粉葛块根产量及商品率,促进有效成分的合成。研究结果为粉葛种植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苦豆子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苦豆子破除种子硬实、提高活力指数的方法及最适发芽的土壤含水量和播深进行了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苦豆子种子发芽困难的原因是种皮致密,吸胀困难;提高发芽率的措施是砂纸摩擦或65%H2SO4处理20 min;提高种子活力的措施是65% H2SO4处理20 min后,再用0.02%GA3处理;苦豆子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8%~12%,播种的最适深度是0~3 cm.  相似文献   
67.
以苦豆子嫩枝茎段和子叶节作为外植体,接在MS培养基上,加入激素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建立苦豆子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嫩枝茎段作为外植体,可以分化出芽,但生长缓慢且分化率较低;子叶节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状态较好,容易诱导出丛生芽,其中采用MS+1.0mg/L 6-BA+0.1mg/L NAA+0.5mg/L 2,4-D为培养基的效果最佳,芽的分化率高,丛生芽数最高可达到7个.  相似文献   
68.
王静  范黎明  肖春  叶敏  查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2-17533
苦葛为豆科葛属缠绕草本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该文对中药苦葛在医用和农用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苦葛具有多种医用活性,而且对农业害虫植物病原菌和软体动物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虽然从中分离到了一些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的具体生物活性尚不清楚,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医药研究开发专家和农药研究开发专家应联合起来,对苦葛进行深入研究,对苦葛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苦葛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69.
阐述了苦豆子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差别、培养基选取和优化、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等因素的作用影响,总结了苦豆子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对苦豆子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对固定化酵母生产合水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酒精度、感官评价、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初始糖度、二氧化硫添加量、固定化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对合水粉葛果酒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二氧化硫添加量80 mg/L,固定化复合酵母以0.3%葡萄酒干酵母为主发酵菌种、配合0.04%生香干酵母和0.06%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合水粉葛果酒的酒精度为13.3%,感官评分91分,总黄酮含量244.5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