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8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662篇
基础科学   96篇
  265篇
综合类   2964篇
农作物   887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66篇
园艺   57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N、K肥料配比对酸性和碱性土壤上两个莴笋品种(科兴 3 号和双尖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施用不同N、K配比肥料对双尖莴笋和科兴 3 号的产量影响不同.在酸性土壤上,对照(N15K10)是适宜两种莴笋高产的最佳N、K肥配比处理.在碱性土壤上种植双尖莴笋时,可以考虑在对照基础上适当地降低N肥用量.在碱性土壤上两种莴笋的产量均高于酸性土壤.减N和增K处理有利于降低莴笋的硝酸盐含量.在酸性土壤上莴笋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于碱性土壤.莴笋采收后期茎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叶片.不同施肥处理对两种土壤上科兴3号和双尖莴笋营养品质的作用不一致.在酸性土壤上增施K肥或提高N肥的用量对莴笋营养品质的改善更有效果.莴笋的Vc含量以叶片>茎,且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除双尖莴笋在增K处理(N15K15、N20K15)中茎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酸性土<碱性土以外,其他处理莴笋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均为酸性土>碱性土.不同处理莴笋的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茎>叶.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适宜陕西洛南烟区的烤烟移栽期和施氮量,试验以云烟99为供试材料,对比不同移栽期(4月25日、5月1日、5月6日)和施氮量(112.5 kg/hm~2、120 kg/hm~2、127.5 kg/hm~2)对烤烟主要生育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经济性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洛南以5月1日移栽、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烟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3.
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104.
为实现水基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长庆区环境绿色持续发展,在长庆油田开采区有针对性的选取了5个废弃钻井泥浆回填法处理后的井场平台,采用“点对点”的方法采集泥浆池内外的土壤和生长的玉米植株样品,研究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54%和13%;风沙土泥浆池内的分别增加15.80%和18.66%,且风沙土上增产效果优于黄绵土。不同质地土壤上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粗蛋白、还原性糖、粗脂肪、淀粉及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同。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籽粒的粗蛋白、还原性糖和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7.11%、4.89%和9.28%;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4.84%和1.30%;风沙土泥浆池内的玉米籽粒粗蛋白和氨基酸总含量保持不变,还原性糖含量提高14.40%,而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2.7%和3.17%。因此,将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填埋于不同质地土壤,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明显改善玉米品质,能作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5.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西洋参的质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西洋参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总皂苷、还原糖、总糖、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产地西洋参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总皂苷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吉林抚松、山东文登、陕西留坝和加拿大多伦多样品,分别为3.12%、3.26%、3.44%和5.19%;留坝样品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18%;多伦多样品总糖含量最高,为35.30%。各地西洋参样品微量元素存在差异,多伦多的铝、镁和钼含量最高,留坝的钙、钼、钾和硒含量较高,文登的钴、钾、锰、钠、铁、硒、锌、铝和镍含量较高。所有检测样品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均在国家对中药材的限定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覆盖稻草和地膜对都匀毛尖茶原产地茶团山种老茶园杂草控制效果,开展了不同控草措施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春季茶芽密度、茶芽重、产量及茶叶色、香、味、形等外形感官评审分数均高于清耕对照,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类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采用人工感官品尝评定与仪器测定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京山桥米的食味品质,并与3种具有代表性大米(稻花香米、泰国香米、京山晚籼米)食味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山桥米的食味品质较好;4种仪器对京山桥米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仪器测定结果与人工品尝评定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9.
为提高卷烟制丝工艺质量,本文选取某卷烟厂制丝部工艺质量的统计数据,采用帕累托图进行质量因素分类统计,并结合人、机、料、法、环进行鱼骨图分析,探究工艺质量问题的原因。研究表明:与"机"相关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62%,包括数采异常、设备故障和测温仪异常等;其次是人、料、环、法环节,包括参数调控、料头水分、天气变化和考核方法等。因此,在制丝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设备的保养和巡察,强化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确保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才能提升卷烟制丝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10.
为了全面了解定薯4号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3~2014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与品质检测数据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定薯4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强,淀粉加工和鲜食品质佳的优良品种,在土壤肥力中等的雨养农业区增产潜力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