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496篇
林业   176篇
农学   653篇
基础科学   96篇
  265篇
综合类   2964篇
农作物   885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65篇
园艺   56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51.
王文静  高桂立  罗毅  姜玉梅 《作物学报》2005,31(10):1305-1309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豫麦49(中筋)和洛麦1号(弱筋)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和与之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粉的合成均与直链淀粉的合成同时进行,灌浆中后期支链淀粉的合成比直链淀粉的合成快。豫麦49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均高于其它两品种。3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在灌浆期上述各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两品种,且大部分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52.
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Ⅰ)、偏密穗型(Ⅱ)和密穗型(Ⅲ)三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穗数/m2、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三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以蕉柑、芦柑和改良橙作为茂谷橘橙的中间砧,对各中间砧组合的亲和性、树体及枝梢生长表现、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中间砧与接穗的亲和性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亲和力强;改良橙作中间砧的冠径,春梢、夏梢、秋梢的生长量和早期产量均显著地低于蕉柑、芦柑的。高接5年后,3种中间砧对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3种中间砧对茂谷橘橙果实外观品质和内部品质的影响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烟草成分对其品质影响程度的粗糙集判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殷勇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4):124-127
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了烟草主要化学成分 (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氧化钾和氯离子 )对烟草品质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对比已有的研究结果 ,表明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计算方法简单 ,结果明了 ,而且还能量化烟草成分对品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5.
影响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石玉广 《排灌机械》2004,22(5):43-45
分析了影响泵站机电设备维修工作质量的原因,提出了确保维修工作质量的对策:一是要根据各业务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劳动体制和用工改革,二是要针对工作实际进行全体员工的素质培训,三是要钻研技术革新,合理利用新设备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56.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大米外观品质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开发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稻谷品质检测系统,采用灰度变换、自动阈值分割、区域标记等方法从采集的稻米群体图像中提取单体米粒图像,对单体米粒的裂纹、垩白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检测方法研究。提取了米粒的面积、周长等10个特征参数作为整精米检测特征,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判别整精米的优化阈值。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裂纹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6.41%;垩白米粒识别的准确率为94.79%;整精米识别的准确率为96.20%。  相似文献   
57.
在Visual C++环境中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PCA-MBP-NIR定量分析模型软件。通过40份小麦样品的原始光谱、加噪光谱(信噪比为14dB)与含水率所建立的PLS-NIR与PCA-MBP-NIR模型,对10份未知小麦样品的原始光谱、加噪光谱分别进行含水率的PLS-NIR与PCA-MBP-NIR预测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含噪声的光谱,与PLS建模相比,使用PCA-MBP-NIR对未知样品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相关系数,更低的预测误差标准差。  相似文献   
58.
不同形态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施入等量钾肥的前提下,硫酸钾及氯化钾配施对马铃薯植株生育性状、氨基酸、钾含量等品质和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量不同形态钾肥对植株株高和主茎数有一定的影响,对其他生育性状基本无影响;对块茎中蛋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其他类型氨基酸、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含量有一定影响;对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显著提高了株高和主茎数;二者配施提高了块茎中总氨基酸、还原糖和钾的含量;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商品薯率。二者配施后冲施黄腐酸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最高,平均667 m2产量达3691.4 kg,且有效降低土壤碱性。单施氯化钾较单施硫酸钾处理更易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氨基酸合成;而单独施用硫酸钾更易促进钾的吸收,使马铃薯块茎表皮更光滑、有光泽,外观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0.
中微量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已有文献数据讨论了施用中微量元素对番茄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程度,以期为科学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提供依据。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以不施用中微量元素为对照,选择反应比作为效应值,通过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施用中微量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并分亚组进行讨论分析。整合分析发现,施用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提高比率分别为5.8%、10.2%;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提高比率分别为26.3%、69.4%;显著降低了果实中硝酸盐含量达6.7%。综上,施用中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单果质量、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叶面喷施效果优于土壤施用,微量元素效果优于中量元素,且中微量元素施用应以平衡施肥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