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8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214篇
  427篇
综合类   1337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发展林业碳汇不仅对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或渠道。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发展林业碳汇需要逐步规划。采用随机微分博弈模型分析省域间在碳汇试点情况下的合作博弈情况,利用HJB方程解出反馈那什均衡解,然后利用数值仿真模型分析5种因素变化对林业碳汇量的影响,最后认为,对林业碳汇的发展需要立足当前做好工作,需要长期规划分阶段实施,需要提高管理能力及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92.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芦苇地为研究区,分析不同长势芦苇地土壤特征,建立土壤主要特征因子与芦苇长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与pH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电导率具有明显表聚现象,在0~10cm土层中,盐分质量分数占0~50cm土壤盐分总量的58.08%,电导率占0~50cm总电导率的45.21%;土壤盐分质量分数和pH是影响芦苇长势的主要特征因子,芦苇株高和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H=0.01S3-0.27S2+1.15S-1.19,R2=0.88,芦苇生长最适盐分质量分数在3.80~4.40g/kg;芦苇数量与土壤pH间的回归方程为M=-196.71pH+1 741.80,R2=0.92,芦苇生长最适pH为7.80(F95%)。  相似文献   
993.
基于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土地复垦影响因素众多的现实情况,根据重庆市800个复垦片块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自然条件、片块区位条件、农民参与作为外生潜变量,将复垦后土地利用情况、农民满意度作为内生潜变量,对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方向、各项工程的修筑与各复垦影响因子间的关系;复垦中石坎修筑、排水沟布局、生产路布局的影响因子各不相同;附属用地坡度、土层厚度、利用情况及周边耕作情况对复垦方向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13~2014年武汉市空气质量指数和气象要素因子,分析了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分布特征以及气象要素因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天气占全年的4%;近10年(2005~2014年)武汉市PM10、SO2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为主。武汉市空气质量变化与气温、低云量、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相关性最好,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利用数理统计方法,选用与空气质量指数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制作逐日空气质量指数多元回归预测方程,可结合气象预报产品及时制作空气质量预报。  相似文献   
995.
基于2D激光探测的立木胸径几何算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林业测绘中使用2D激光扫描仪对树干立木胸径及位置的测定研究占据重要地位。针对3种较为常用的几何类算法(弧长法、切线法和双余弦法),提出在近距离下利用补偿角对其测量值进行补偿的方案,研究了弧长法与切线法补偿角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所得拟合方程的R~2均大于0.85。运用拟合方程在0~5.5 m范围内对实际树干进行验证,试验选取了5株杨树树干,通过算法补偿,半径与距离测量值的准确性均得到提高,其中弧长补偿算法和切线补偿算法对半径的测量精度分别比未补偿前提高了10.6和10.7个百分点,补偿后的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4.8 mm和3.8 mm;补偿后距离测量值绝对误差均值可分别控制在66.0 mm和15.9 mm以内。试验证明2种补偿后的几何算法均可作为近距离下的林业测绘算法,其中切线补偿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996.
以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金花茶(C.petelotii)、坡垒(Hopea hainanensis)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幼苗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低温胁迫试验,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并利用 Logistic 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出高温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均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耐热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金花茶>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高温半致死温度在41.6~46.3℃之间;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红皮糙果茶>坡垒>伯乐树>金花茶,其低温半致死温度在-7.19~-6.16℃之间。供试的4种珍稀濒危植物1 a 生苗均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在广州地区可以安全露地越夏及越冬。研究结果可推测这4种珍稀濒危植物潜在的适应地区,从而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97.
枫杨散生木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有效利用枫杨优良遗传资源,建立枫杨散生木优树选择的方法体系,以期为挖掘枫杨遗传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野外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江汉平原枫杨散生木年龄与胸径的回归方程为Y=0.737X 10.277。以初步选出的24株候选优树为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年均生长量、高径比、枝下高、冠幅、冠径比、分枝角、树皮厚度和最粗分枝制定各性状的权重。结合初选优树的数量指标和形质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评选出枫杨散生木优树6株,入选率为25%。建立的综合评分法为枫杨散生木优树选择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水稻茎蘖增长阶段光温要素对茎蘖动态的影响,并验证现有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以籼型两系杂交稻陵两优268和两优培九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为期2年每年7个播期的大田试验。首先,采用Richards方程对茎蘖观测数据进行拟合,获取茎蘖增长动态的特征参数。然后,分析特征参数与茎蘖增长期内平均光温要素和气候要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光温组合因子为自变量,分别构建2个品种茎蘖增长速率和分蘖率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将获取的方程替换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中的光温影响方程。最后,验证和比较替换前后模型的模拟结果及与实测茎蘖动态的误差。结果显示,受光温要素的共同作用,平均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均与光温要素显著正相关,表明光温要素不仅影响茎蘖增长速率,也影响实际最大群体茎蘖密度,这在构建的光温组合影响方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较现有模型,替换后模型在茎蘖增长动态上的模拟误差总体减小,模拟的茎蘖增长速率和最大茎蘖密度与实际吻合较好,但在部分验证数据上仍存在较大误差。然而,本文提出的验证和改进光温影响方程的方法,对了解光温影响机制和完善群体茎蘖动态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刘立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79-183,189
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的碳源,测算了1998—2011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发现自1998年以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呈现出阶段性上升态势,大致可分为增速放缓、快速增长和增长下降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形成的原因。测算了河南省各地市的碳排放情况,发现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的地区主要为耕地面积较大、农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区域,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经济发展较好,区内地形平坦的区域。并利用Kaya恒等式变形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是造成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碳减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Study on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 brush alloy Ag-Pd-Cu-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Ag-Pd-Cu-X alloy is performed on Gleeble-1500 thermal simulator with strain rates of 0.001~0.1 s -1 and temperature at 650~950 ℃. Variations of flow stress and micro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flow stress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Ag-Pd-Cu-X alloy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minant softening mechanism shift from dynamic recovery to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with the compress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650 ℃ to 750 ℃,the flow stress exhibits a gradual downward trend. While the alloy deforms at 750~ 950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210.369 kJ/mol. The stress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demonstrate well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