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906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4篇
  149篇
综合类   61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6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黑里河天然油松林的群落结构、类型、生长状况、更新演替等进行初步分析,为油松天然林的深入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的合理经营及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2003年3月到7月,采用野外观察法对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山雀在该区域为留鸟,营巢期在4月上、中旬,产卵期在4月中、下旬,孵化期为13~14d;孵化率为89.47%;窝卵数为7~10枚,平均8枚(n=5)。雏鸟体质量增长符合Logistic规律,增长率为0.41,渐近线为13.25g。同时,给出了次生林中繁殖的沼泽山雀的主要生长参数曲线及巢位特征。  相似文献   
73.
杨满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188-9189,9205
采用数学模糊聚类分析黄桑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植物群落分类方法,可得到比较客观、合理的分类结果;黄桑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Ⅰ.马尾松-映山红+白栎—白茅+鹅观草群丛,Ⅱ.杉木—苎麻+茶—香石竹+蓼群丛,Ⅲ.杜仲—香樟—柴胡+野菊花群丛,Ⅳ.野百合+早熟禾群丛。  相似文献   
74.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在进行植物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大崎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和科、属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进行了R/T的比较.经鉴定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40科534属1 03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135科526属1 025种.区系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复杂,具有15种分布类型,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丰富,与华东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75.
李星群  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57-5759
调查了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滨海生态旅游开发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认知集中在旅游开发意愿认知、旅游开发外部因素感知、旅游影响感知、旅游者认知、旅游开发认知、环境效益认知6个方面。社区居民的认知集中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如何成为对社区居民负责任的旅游和如何增加社区居民生态旅游参与2大问题。并从保护区管理处职能定位、全方位提供旅游开发支持措施、搭建社区居民旅游参与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于2012~2014年采用样带法对22条样带开展掌叶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野生掌叶木现存量为37 809~66 917株之间的估计值,平均3.703 2株/hm2,最大胸径57 cm,最高16 m;分布海拔上限906 m;野生种群生长良好,受危害因子主要是村民生产活动带来的少量薪柴及家具用材;掌叶木为林区优势建群种,分布格局从次生林到原始森林均有分布,以次生林多见。另外,掌叶木野生种群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并多处出现克隆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77.
该文对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7种虫草类真菌(蝉花、细脚棒束孢、鲜红虫草、发丝线虫草、长座线虫草、小蝉草、蜂头线虫草)进行调查,并对几种虫草及其无性型进行讨论,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79.
游憩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珍稀动物和多民族民俗风情等集中而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具旅游价值。正确地评估其游憩价值,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游憩费用法对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计算出2009年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为70.305万元,忽略计算时未考虑因素及存在误差,可分析出该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考虑到游憩价值将随时间、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等因素影响,笔者建议管理者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提高保护区知名度等手段提升莲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80.
以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为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4份,对7种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Arc GIS 10.1获取各重金属在该流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均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其中Zn、Cr、Pb含量均值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Ni、As、Cu含量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均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相对于标准,约1/3土壤存在轻微以上污染,Zn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