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林业   86篇
农学   897篇
基础科学   1篇
  143篇
综合类   1161篇
农作物   420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04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培育抗性强、观赏性优良的卷丹百合新种质,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滴法测定3个观赏百合品种‘Black stone’‘Tresor’‘Sorbonne’ 的花粉生活力;用蕾期授粉、正常授粉、延迟授粉、切割柱头授粉方式分别与母本卷丹百合进行杂交,对获得的杂交后代进行胚珠培养及增殖扩繁,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鉴定杂种的真实性。结果表明:‘Sorbonne’的花粉萌发率总体高于‘Black stone’和‘Tresor’;蕾期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4.44%;卷丹בBlack stone’ 组合获得蒴果数量最多,共得到了17个蒴果;对杂交蒴果进行胚珠培养,得到9株F1代杂种苗;筛选杂种苗增殖扩繁的较适培养基为MS+30 g/L蔗糖+0. 1 mg/L NAA+1 mg/L 6–BA+8 g/L琼脂;鳞茎膨大生根较适培养基为MS+80 g/L蔗糖+0.1 mg/L NAA+ 0. 05 mg/L 6–BA+0.75 g/L活性炭+6.5 g/L琼脂,最适培养环境为黑暗培养;通过4对引物鉴定证实卷丹בTresor’的2个杂种株系为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32.
【目的】豆象是危害豇豆最主要的仓储害虫。发掘豇豆抗豆象基因为抗性品种的选育,以及减少豆象对豇豆生产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以中豇1号(感)和Pant-lobia-1(抗)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株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法分别对282个株系接种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进行抗豆象表型鉴定,并利用两亲本对3 992个来源于绿豆、小豆和豇豆的SSR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对282个株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后结合RIL群体各株系抗豆象表型鉴定数据和基因型分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进行抗豆象QTL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豇豆抗豆象基因。【结果】中豇1号和F1籽粒的被害率均为100%,Pant-lobia-1籽粒的被害率分别为22.5%和42.5%。推测Pant-lobia-1对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的抗性均为隐性遗传;筛选到182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065.23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85 cM;经2种豆象处理,分别在连锁群1和连锁群5上检测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暂定名为vubr1-1vubr5-1,其中vubr1-1位于标记XD11-44和HAAS_VR_2274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7.6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7.16%和6.92%;vubr5-1位于标记XD1-14和CP185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2.90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96%和6.37%。【结论】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182个多态性标记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2个与抗豆象相关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33.
以65份自育的大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类群划分。利用26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聚类方法进行大白菜自交系的组群划分研究。SSR标记多样性分析表明,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1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913 5,说明供试材料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聚类将65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种质资源内在基因组的多样性,可以将系谱来源相同的材料聚类在同一类群,对于杂种优势预测和亲本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含笑属植物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但目前种间的遗传关系尚不明确,以开发高效的基因分型手段进行各物种亲缘关系研究,可为含笑属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广东含笑等11个物种为研究材料,筛选高多态性SSR引物,利用基于M13序列的荧光标记方法获取基因分型数据,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并利用Neighbor-Joining(NJ)方法构建进化树,分析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对SSR引物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扩增成功率为90.9%,可以高效地完成基因分型,12个标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17;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836;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是0.365、0.839和 0.79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属不同亚属的物种在NJ进化树上可以被明显区分开来,其中后生含笑亚属物种被聚类在两个主要分支上,含笑亚属的3个物种被聚类在一个主要分支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与以往的分类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SSR标记基因分型体系可以较好地完成广东含笑等11个物种的基因分型,在未来的杂交亲本评选、亲本选配和杂交子代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豫玉22玉米杂交种子的SSR和SNP两种分子标记纯度鉴定方法,为快速有效鉴定玉米种子纯度提供依据。采用SSR荧光标记法和SNP分子标记的KASP技术对豫玉22玉米杂交种子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引物筛选、基因型分析、纯度鉴定。豫玉22的SSR特异性引物为umc2007y4和bnlg161k8,纯度鉴定结果为97.92%。SNP特异性引物MaSNP64和MaSNP245纯度鉴定结果是98.44%。SSR和SNP分子标记鉴定豫玉22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最佳方法,为拓展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干旱胁迫下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闫伟红  吴昊 《草原与草坪》2014,(2):11-17,22
对干旱胁迫处理的20份不同居群的老芒麦10对多态性引物进行SSR分析,研究干旱胁迫处理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对引物总扩增带数115条,平均每个引物对扩增11.5条,多态性带数为103条,占总条带数的89.57%,每对引物扩增7~15条,平均为10.3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55~0.473,平均为0.368,SSR标记效率(MI)为3.87;通过POPGENE软件得出供试材料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32 4,Shannon指数(Ho)为0.492 6。NTSYSpc 2.1软件和POPGENE 32软件聚类结果均表明,胁迫处理材料与同批材料胁迫前的聚类结果差异较大。意味着干旱胁迫处理造成非编码区的微卫星序列的遗传变异和分化,致使其重复次数发生相应改变;而胁迫前后UPGMA聚类都表明产地相同的材料大多聚为一类,但不完全一致,其中,内蒙古的材料胁迫前后差异较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老芒麦材料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应加快其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7.
樱桃番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nDel和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8对InDel引物和15对SSR引物对30份樱桃番茄高代自交系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InDel标记比SSR标记的多态性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30份樱桃番茄种质材料两两间的遗传距离(GD)在0.052~0.993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391,遗传距离小于0.5的种质材料占到了77.24%。在相似系数为0.65的水平上,可将30份樱桃番茄材料分为3类。  相似文献   
38.
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核盘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寄主植株所引起。对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抗菌核病育种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32个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6个位点。其中,引物AF377908-1/AF377908-2和AF377922-1/AF377922-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多,高达8个,而引物AF377903-1/AF377903-2和 AF377925-1/AF377925-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少,为2个。17个SSR 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56,引物AF377922-1/AF377922-2的PIC最高,为0.78。聚类分析显示,32个核盘菌分离物可划分为5个组群,来自同一地区的大部分核盘菌分离物聚在相同或相近的组内,表明核盘菌群体内的SSR遗传背景基本一致,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39.
为了明确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控制基础,以γ射线诱变结合花药培养创制的大粒、高蛋白小麦新种质H307及生产上主栽品种郑麦9023创建的含有31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QTL-ICIMapping V3.3软件构建了包含133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周长、粗蛋白和淀粉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在两年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47个加性QTL和10个QTL富集区,其中6个千粒重QTL,分别位于1D、2B、3D、6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54%~13.14%的表型变异;31个粒形QTL,位于1B、1D、2B、3B、3D、5A、5D、6B、6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90%~15.86%的表型变异;10个粗蛋白和淀粉含量QTL,分别位于1A、1B、4B和6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3.64%~12.19%的表型变异。2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贡献率较大且能稳定表达的重要染色体区段,该区段包含控制小麦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面积和周长的10个QTL。1BL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微效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64%,与连锁分子标记gwm818的遗传距离为0.22cM,该位点是一个不同于前人研究结果的新位点。  相似文献   
40.
为明确小麦品种西农979对赤霉病的抗性遗传基础,以西农979和苏麦3号构建的F2代群体以及西农979的主要供体亲本为材料,利用与苏麦3号3BS染色体上Fhb1基因紧密连锁的2对SSR引物及其共分离特异性标记引物UMN10进行检测,并调查西农979大田赤霉病抗性。结果表明,引物Xgwm533、Xgwm493及UMN10对西农979、苏麦3号及西农979/苏麦3号构建的F2群体(510个单株)扩增结果均为单态,表明西农979具有苏麦3号3BS上的Fhb1基因位点。对西农979的主要供体亲本的分子标记及亲缘关系分析,进一步表明西农979具有苏麦3号的抗赤霉病基因,其Fhb1基因位点来源于西农881,这可能是西农979对小麦赤霉病表现为中抗或中感且抗性较为稳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