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72篇
  免费   1614篇
  国内免费   2278篇
林业   2798篇
农学   2850篇
基础科学   1401篇
  3455篇
综合类   14805篇
农作物   2416篇
水产渔业   1117篇
畜牧兽医   5190篇
园艺   1254篇
植物保护   1178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478篇
  2022年   789篇
  2021年   901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988篇
  2016年   1340篇
  2015年   1178篇
  2014年   1741篇
  2013年   1904篇
  2012年   2453篇
  2011年   2473篇
  2010年   1972篇
  2009年   2103篇
  2008年   1894篇
  2007年   2016篇
  2006年   1788篇
  2005年   1518篇
  2004年   1094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538篇
  1998年   449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386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8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he loss of final tuber weight of Eleocharis kuroguwai Ohwi by shading during the early tuber formation period (TFP) is overcome by exposure to unshaded daylight thereafter (late TFP).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growth paramete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ry matter increase (DMI) per day of tubers in the late TFP were examined. DMI of the tuber during the late TFP was determined by that of the whole plant and the ratio of the DMI of the tuber to that of the whole plan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atio of the DMI of the tuber to that of the whole plant during the late TFP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MI of the whole plant during the first 14 days of the late TFP. During the late TFP after the exposure to unshaded daylight, DMI of the whole plant cor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tem (SAS) and net assimilation ratio (NAR), and the SAS correlated with the stem dry weight (DW) and specific stem-surface area (SSA). SSA negatively influenced NAR, but NAR was increased by unshading. During the late TFP after shading, the effect of the decrease of the stem DW due to shading on the DMI of the whole plant was mitigated by the large SAS and high NA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wth paramete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MI of tuber during the late TFP after exposure to unshaded daylight are SAS and NAR just after unshading, and SSA during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32.
分蘖洋葱最突出的特性是分蘖性强,生长快,分蘖的多少直接影响分蘖洋葱的产量。试验表明:12-20℃条件最适宜其生长,良好的土壤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分蘖洋葱的分蘖生长,获得高产、优质商品。  相似文献   
133.
菜豆萎蔫病菌的种子检验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友福  高泉准 《植物检疫》1997,11(3):129-133
本研究对我国一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菜豆萎蔫病菌Curtobacteriumflaccumfa-cienspv.flacumfaciens(Cf)进行种子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发现523,NBY+TTC和NBY+刚果红三种培养基均可作为分离培养基;对带菌种子分离的灵敏度为1.8×102cfu/ml,病叶柄和茎是分离的最佳部位,病菌可通过种子传给种苗引起种苗发病,发病时间为7~20天,针刺接种是Cf最有效的接种方法,接种发病率为100%。使用标准化的Biolog鉴定系统鉴定病原,在种水平的鉴定准确率达98.5%。  相似文献   
134.
内蒙河套灌区盐碱低产田建立有机质富积层改土培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四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低产盐碱地定点、定位试验与定时测土分析,明确了土壤耕层增施有机物料建立有机质富积层,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尤其是能降低土壤表层含盐量,提高作物保苗率和显著增加作物产出量。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根据系统分析方法,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于固体培养系统中测定培养基的样量、细菌培养时间、接线虫量和线虫培养时间对Steinernemacarpocapsae 和Heterorhabditisbacteiphora产量的综合影响,确定虫的优化培养参数。  相似文献   
136.
亚热带牧用草地中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的种子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月和4月对全日制放牧的东非狼尾草草地上的风干牛粪取样,进行发芽试验,分别测定其中的东非狼尾草发芽种子数量。结果,3月取样平均432.5 g的牛粪中东非狼尾草平均发芽种子数量为118.25粒,4月取样平均437.8 g的牛粪中东非狼尾草平均发芽种子数量为52.8粒,二者平均牛粪重为435.15 g,平均发芽种子为85.5粒,说明牛粪中东非狼尾草种子数量较多,是其繁殖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3月取样的种子数量为4月取样数量的1.38倍,说明人工利用牛粪进行东非狼尾草繁殖时,需在有降雨来临前准备,即1~3月进行牛粪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7.
研究肉仔鸡成长过程中行为变化对产热量的影响 ,将 2日龄肉仔鸡 36只分为自由摄食、 50 %摄食和绝食 3组进行观测。立位行为集中在明期 ,特别是摄食 30min前后 ,暗期几乎没有出现立体行为。 2日龄时 ,每天约有 70 0min是立位的 ,其后 ,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在自由采食区 ,公雏比母雏摄食时间长。 50 %摄食区较自由采食区的摄食时间少。在绝食区 ,随着日龄的增加 ,公母的立位时间呈现减少倾向。 2 1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摄食时间也增加 ,其后呈现相反倾向。产热 (HP ,kJ/kg0 75)与摄食时间有相同倾向。在 2 1日龄前公雏的HP比母雏低 ,2 1日龄后母雏比公雏低。 1天中各个区的HP活动规律是摄食后 1h内最高 ,暗期降低 ;限制摄食量后 ,HP降低 ,明期和暗期的HP差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38.
植物生长物质的使用与绿色果品生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人们对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种偏见,阐述了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区别,提出了植物激素对人体无毒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运用于大多数绿色果品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9.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GF43李( Prunus domestica L. ) 试管苗生长及老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 ℃保存条件下GF43试管苗的营养生长缓慢, 8 ℃保存GF43试管苗的营养生长极缓慢, SOD、CAT 和POD 等保护酶系统的活性维持较高水平, 体内O2 自由基、丙二醛(MDA) 含量较低, 细胞膜结构相对稳定, 从而延缓了试管苗的衰老, 延长了两次继代之间的时间, 对试管苗的保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0.
七种与小麦近缘的野生植物对禾谷缢管蚜抗性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7种与小麦近缘的多年生野生植物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费尔干偃麦草E. ferga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nshanica、竖立鹅观草Roegneria japonensis、鹅观草R. kamoji和R. tsukushiensis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抗性的生化机制.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rm)与叶片游离脯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其逐步回归方程为:rm=-0.0198 0.1930X脯氨酸** 0.3350X蛋氨酸* ;总酚含量与禾谷缢管蚜内禀自然增长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丁布含量与内禀自然增长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41**,p<0.01).低含量的游离脯氨酸﹑蛋氨酸及高含量的丁布是小麦近缘多年生野生物种抗蚜的重要生化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