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69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6篇
  56篇
综合类   626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21篇
畜牧兽医   496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个水稻双子房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籼稻保持系C2与绵香5B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植株显著矮化的双子房突变体。该突变体花器官主要表现为:雄蕊数目减少,雌蕊增加,双子房,多柱头,胚囊畸形,有雄蕊雌蕊化现象。由于其高度不育,突变性状采用杂合体保存,经5代连续自交,均表现稳定遗传特性。同时,杂合株系呈典型的3∶1分离比例,表明该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并将该突变体暂时命名为TOR。  相似文献   
32.
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杂交育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 ,表现为 :外颖和内颖变窄 ,外颖弯曲呈弯月形 ,内外颖不闭合 ,1~5枚雄蕊转变为雌蕊或雌蕊 雄蕊嵌合体。由于高度雌性不育 ,突变纯合体本身无繁殖保持功能 ,只能通过杂合体繁衍 ,在自交 15代后仍分离出完全相同的突变体 ,表现稳定遗传特性。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筛选到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的性别相关基因sox9,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全长序列,基因全长为3287 bp,包括1431 bp的ORF,编码477个氨基酸,368 bp的5¢ UTR和1488 bp的3¢ UTR。在3¢ UTR中有多聚腺苷酸尾和加尾信号AATAAA。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了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的脑、眼、鳃、心、肝、胆、肠、精巢、卵巢、肾和肌肉等各个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鳃、脑和精巢组织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sox9转录,其中精巢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ox9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显示出性别两相性差异。其在精巢中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卵巢,说明sox9基因与雄性性腺发育相关。通过测定sox9基因在圆斑星鲽幼鱼不同发育时期(20、30、40、50、60、70和80日龄)的表达水平,发现其在20~50日龄表达量逐渐下降,在60日龄时表达量上升,推测表达量上升可能与幼鱼性腺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34.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非叶片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测定两个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Lu 22和Lu 14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粒叶比品种Lu 22各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低粒叶比品种Lu 14,特别是在衰老后期,Lu 22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在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非叶片光合  相似文献   
35.
The translocation of pre‐anthesis nitrogen to the grai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winter whe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itrogen translocation and irrigation regime was studied in the field under a rain‐proof trough shelter. Nitrogen (N) translocation amount, 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with a decline in irrigation amount or by excessive irrigation.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organs, the leaf and stem had higher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grain for both cultivars – Jinan 17 and Lumai 21, indicating that stem also is a major N source for grain development. The contribution of pre‐anthesis total above ground N to grain N ranged from 57 to 76 %,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anthesis storage of N for achieving high grain N concentrations. Grain nitrogen and yield (kg ha?1) were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 translocation amounts and contributions,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sink strength may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location of N from a vegetative organ to the grain. N harvest index (NHI)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 translocation efficiency, suggesting that the latter is a prerequisite for increasing grain N and improving grain quality.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N translocation status is enhanced by better irrigation practices, but limited by severely deficient or excessive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36.
以东方百合"马可波罗"的花被片、花丝、花托、子房为外植体,建立快速无性繁殖系。在本实验条件下,诱导花托、花被片、花丝、子房产生丛芽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 6-BA 0.5~3.0 mg/L NAA 0.1~0.2 mg/L、MS 6-BA 2.0 mg/L NAA 0.2 mg/L、MS 6-BA 2.0 mg/L NAA 0.2 mg/L和MS 6-BA 1.0 mg/L NAA 0.2 mg/L;丛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生根结鳞茎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糖50~80 g/L NAA 0.4~0.8 mg/L。  相似文献   
37.
苹果树体氮含量与氮累积量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对树体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含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26日至4月30日,树体和树冠的生物量变化较小,4月30日以后迅速增加;3月26日至7月30日,根系生物量几乎没有变化,7月30日以后快速增加。果树新生器官(果实、叶片和新梢)中氮含量均表现为物候期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成龄器官(枝、干、根系)中氮含量呈"V"字变化。3月26日到4月30日,器官建造时树体氮累积量逐渐增加;4月30日到7月30日,树体氮累积量稳定变化;7月30日至1月15日,树体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年周期内不同时期各器官中氮累积量差异较大,树冠氮累积量始终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通过把构建的短发夹结构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鸡胚,检测鸡胚性腺分化期质粒载体在鸡胚体内代谢情况及雌性鸡胚性腺中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mRNA表达效率,进而探讨利用该方法在鸡胚体内进行特定基因干涉的可行性.实验针对CYP19A1基因构建了4条特异性表达载体,一条非特异性表达载体.每个实验组选取45个新鲜种蛋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胚盘下腔注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鸡胚发育12d时,检测各处理组鸡胚肝脏组织中质粒存在情况,并取其左侧性腺组织进行目标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组在12日胚龄时所有鸡胚基因组中均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导入特异性表达载体cyp-580、cyp-1083和cyp-1295后,对应雌性鸡胚性腺CYP19A1 mRNA表达效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干涉效率分别为:73%、52%和85%;特异性表达载体cyp-1403组CYP19A1mRNA表达效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为诱导鸡胚性反转提供了新方法并建立了鸡胚发育期特定基因体内干涉新平台.  相似文献   
39.
早熟和正常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发育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40.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