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272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86篇
  731篇
综合类   933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萌发试验对杭州西溪湿地经济竹林的种子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济竹林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科26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大戟科、玄参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呈下降趋势。其种子库中有劣性杂草如一年蓬和蒲公英,并占有优势。竹林地10~15 cm土壤的板结和贫瘠是种子量稀少的主要原因,竹林大部分是在干扰和干旱生境下萌发的草本和灌木种子库,亦有永久种子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内江市1988年6月23日、2000年5月10日和2007年5月6日的Landsat TM/TM+遥感影像提取了3个时期的城市范围信息,并定量反演了亮度温度,并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对亮温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江市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88~2000~2007年间,内江市区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并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宾县三宝乡幸福村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在研究区域选取的20个地块,根据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定。测定养分为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土壤pH值。试验目的为研究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供肥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指导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幸福村耕地土壤养分中P、K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土壤N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不高。因此,幸福村大田作物施肥方案中N可采用同一标准,均量管理,磷肥、钾肥应分区施用。  相似文献   
104.
基于R语言的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语言的G IS功能包生成了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空间分布图,结果发现:中国柑橘主要病虫害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形成的原因除了病虫害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与气候因子的空间规律有关;R语言生成的病虫害空间分布图直观明显,作图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05.
Currently, rural residential space can't continu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ourism reception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resulting in the 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space in rural areas. In the past decade,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rural areas of China. Taking three tourism-oriented villages in Jizhou District, Tianjin, namely Xiaochuanfangyu Village, Dongshuichang Village and Maojiayu Village, as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rural tourism on the evol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t the microscopic scale.  相似文献   
106.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07.
贾琳  夏天翔  张丽娜  贾晓洋  张丹 《土壤》2022,54(4):817-826
以污染场地土壤锑超标地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每层锑含量的分布特点,分析和比较了克里格插值模型(OK、UK)、反距离插值(IDW)、泰森多边形(TIN)和分区预测模型(OK+TIN)对不同深度土壤锑修复范围及预测精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方法确定的0~1 m地层修复面积大小顺序为IDW>OK=UK> TIN>OK+TIN,修复面积依次为74 154、57 427、37 338、32 707 m2;各方法确定的1~3.8 m地层修复面积大小顺序为IDW>UK>TIN>OK+TIN>OK,修复面积依次为13 089、11 030、9 660、2 183、1 231 m2,克里格插值带来的平滑作用导致超标范围的遗漏和未超标区域纳入修复范围。在受成本和污染物空间分布制约的情况下,TIN方法从几何原理的角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不同深度土壤锑的修复范围;克里格插值(包括OK+TIN方法)和反距离插值受数据分布假设的约束,平滑效应明显,估计精度受限。  相似文献   
108.
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黄土高原南缘土石山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为例,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获取大量耕地地力相关信息,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基础地力可分为6等,其中1等地占3.7%,2等地占17.2%,3等地占36.8%,4等地占24.1%,5等地占9.4%,6等地占8.9%。水浇地、园地和菜地主要集中在1、2、3等地;4等地在该区分布范围较广;而5、6等地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海拔较高、土壤耕层较薄的山区,利用类型主要为旱地。本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耕地数量及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及测土配方施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惠州市为研究区域,对该市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42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利用多元地统计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7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7种有机氯农药在42个土壤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p,p′-DDE检出率为100%,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率在90%以上,6种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在80%以上。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较普遍,但并未达到污染水平。分析显示,近期可能仍有新的六六六输入土壤环境,而滴滴涕则主要来自过去施用农药的残留。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惠州市土壤HCH和DDT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上述17种有机氯农药可以由5个主成分反映,分别对应于工业HCH的使用、自然因素、林丹的使用以及七氯和艾氏剂等农药的使用。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有机氯农药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氯农药在研究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0.
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质量以及土壤缓冲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以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为主要资料,结合多年的相关研究数据,对陕西省土壤碳密度及储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延安地区北部以及商洛等地区分布的风沙土、黄绵土、石质土等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小,小于4 kg m-2;陕西南部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4~9 kg m-2之间;咸阳地区及渭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也较高,主要在9~12 kg m-2之间;关中地区渭河及其两岸、秦岭部分山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最高达30 kg m-2以上;陕西省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87 kg m-2,在全省的22个土壤类型中,有13个土壤有机碳密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77.42%,全省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41×1012kg。本研究为我国土壤碳库和碳平衡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