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云南松母树林种子产量质量与郁闭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在永仁县白马河林场八年来的试验,从实践中分析云南松母树林种子的产量、质量与母树林保留郁闭度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要提高云南松母树林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对选择出来的云南松优良林分进行疏伐改造是重要的手段,母树林的郁闭度保留在0.4时,种子的产量最高,是对照林分的2.53倍,是0.5郁闭度林分的1.49倍,是0.6郁闭度林分的1.86倍,郁闭度保留在0.4时,种子的质量也最好,此时对母树的树体发育也最有利。这套云南松母树林的疏伐管理方法可提供给林业部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Fuzzy控制理论在粘虫数量预报中的应用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粘虫发生数量预报过程模拟成一个Fuzzy控制系统,预报依据作为系统的输入,发生量作为系统的输出。根据历年粘虫发生资料,建立了Fuzzy控制预报模型。结果实测值全部落入预报区间内,对扬州市6个县36年次的历史资料也进行了验证预报,符合率为34/36×100=94%。  相似文献   
23.
温度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特性及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15~35℃)下培养过程中生长特性(OD值、pH值、菌丝干重、孢子量、基质消耗)的变化趋势及对线虫的致死率,系统研究温度对淡紫拟青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不仅影响菌体的生长,且影响次生代谢物的毒力。在15~30℃范围内,菌体生长、孢子生成及基质消耗(C、N)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5℃为菌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培养第5d进入快速增长期,第9d菌丝干重达到1.08g,第10d菌液孢子量达到401.2万个/mL;30℃时总体毒力最高,第7d培养液对茎线虫的致死率达到64.60%,其次是25℃和20℃,最高致死率分别达到56.17%和37.21%;15℃最高致死率仅为24.71%。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上升有利于毒力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24.
通过测定不同基质浓度(C N=0.001g/mL、0.005g/mL、0.015g/mL、0.045g/mL、0.135g/mL)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浓度对菌体生长有明显影响,基质浓度为0.045g/mL时菌丝生长旺盛,培养10d每瓶干物质量达到0.82g,对茎线虫校正致死率在8d达到峰值52.30%。基质浓度为0.015g/mL的实验组合产孢量最大,培养8d产孢量达峰值69.20百万个/mL。0.135g/mL的基质浓度对菌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培养10d其干物质量和产孢量仅分别为0.23g和15.10百万个/mL。  相似文献   
25.
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垂穗披碱草播量为15kg/hm2较适宜,播量与行距的配置为22.5kg/hm2和30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26.
甜菜使用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甜菜害虫,在用药量为种子量0.3%(ai)的情况下,最适用水土与种子重量之比为1:2,插后10天检测甜菜苗内含药量为最高,达0.91mg/kg;以上述用药量拌种,可在甜菜苗体内残留60天,使用不同药量拌种,对甜菜的出苗有不同的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药害,用药量与种子出苗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934),与药害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38)。  相似文献   
27.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相似文献   
28.
稻瘟病菌产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稻瘟病菌在6种产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发现米糠培养基是最适宜的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在确定米糠培养基为产孢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产孢条件的研究,在每天光照16~24 h,并连续培养5~7 d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29.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杂粮作物》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杂粮作物》2010年刊登的论文以学术性为主,农作物类文献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79.27%,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农作物类专业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30.
strains used in the study sporulate throughout the year while Azolla caroliniana and Azolla pinnata strains show sporulation only during November–March, the favourable period for sporulation. Application of gibberellic acid (GA) at a concentration of 2.5–100.0 μg ml–1 substantially enhanced the sporulation frequency and number of sporocarps (mega plus micro) per plant in Azolla microphylla (two strains) during the unfavourable period (September–October) by 77.3–200.0%.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crosporocarps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megasporocarps. The sporulation frequency and number of sporocarps in Azolla pinnata (two strains) and Azolla caroliniana during the favourable season also increased considerably due to GA (2.5–10.0 μg ml–1) application. The optimum GA concentration for the sporulation of the three Azolla species was 2.5 μg ml–1, which was used in the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s. Efficacy of GA for enhancing sporulation was tested across 20 Azolla pinnata strain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all the strains. Of them, 17 strains for the sporulation frequency and 15 strains for the sporocarp number showed a >25% increase due to GA treatmen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zolla microphylla (two strains), Azolla caroliniana and Azolla pinnata exhibited 66.0–88.1% higher sporulation frequency and 42.8–52.6% higher sporocarp number due to GA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megasporocarps to total sporocarps did not change. Received: 4 August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