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516篇
林业   302篇
农学   285篇
基础科学   556篇
  523篇
综合类   1314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104篇
畜牧兽医   328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2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喷油助燃再生方式为例,基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过滤体孔道热再生模型,对喷油助燃再生装置在不同工作参数下即喷油压力、喷油率、补气量等单因素变化时对再生过程过滤体排气背压、孔道内微粒层厚度及壁面峰值温度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器的工作参数喷油压力、喷油率、补气量等对再生过程有显著影响.随着喷油压力的提高,过滤体孔道再生壁面峰值温度升高,加快再生速率提高喷油率可加大燃烧器的功率,再生过程壁面峰值温度增幅较大,从过滤体的安全耐热温度来看应加以控制,但喷油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使排气中氧含量不足,燃烧器燃烧效率下降,且影响微粒的氧化速度,导致再生速率随之下降.适当补气可增加排气中氧含量,可加快再生过程,但进一步加大补气量后由于对流传热散失作用加强将减缓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52.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变化系数和描述产业结构稳定性的熵来对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其研究成果对确定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发展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论表见合伙     
马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86-5287
表见合伙是合伙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合伙企业法》对此未予规定。基于此,笔者追溯了表见合伙制度的历史发展,剖析了表见合伙的构成要件,并通过分析表见合伙人责任,呼吁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4.
根据膜孔灌溉大田灌水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灌溉特点和灌水技术要素对膜孔灌灌水定额的影响 ,研究了单宽流量与开孔率与膜孔灌灌水定额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随机样本分别进行14个结构基因座和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比较由两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根据两种类型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3个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结构基因座获得的,但在三群体中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由结构基因座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 0268~0 2487,微卫星标记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 2321~1 2313,绵山羊间显著大于绵羊群体之间。提示: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一致揭示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同羊>湖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微卫星标记较结构基因座标记更能表达近缘种间进化趋异水平,可将FCB11、MAF33、AE101、FCB128及FCB304位点作为研究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化的标志性位点。  相似文献   
56.
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通过遗传途径提高产蛋数和控制合适的蛋重是培育优良品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索适合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的基因组选择模型,本研究以2 474只白羽肉鸡品系的产蛋性状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机器学习算法KAML、BLUP(包括:PBLUP、GBLUP、SSGBLUP)和Bayes(包括:Bayes A、Bayes B和Bayes Cπ)方法对产蛋数和蛋重性状的预测准确性,准确性以5倍交叉验证进行评估。利用系谱以及基因组信息估计了产蛋数和蛋重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产蛋数性状遗传力为0.061~0.16,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蛋重遗传力为0.28~0.39,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产蛋数与蛋重是中等遗传负相关(-0.518~-0.184),不同阶段产蛋数之间是强的遗传正相关(0.736~0.998)。不同模型预测43周产蛋数和52周蛋重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结果表明,KAML方法对两者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115和0.266,与GBLUP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118和0.283)和SSGBLUP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136和0.259)的准确性差异显著,同时显著低于Bayes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230~0.239、0.336~0.340)的预测准确性, PBLUP方法预测准确性最低(准确性分别为0.095和0.246)。因此,在白羽肉鸡产蛋数和蛋重性状中应用Bayes方法将获得最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蓝桉、直干桉重要材性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预期增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种子园育种区4个区组内,从蓝按和直干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是负数.为这两树种提出了选择的主要性状、选择方法和标准,还为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
精密裁板锯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JCll25型精密裁板锯为样机,对机床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与产品的表面精度有主要关系的固定工作台、双滚轮式移动工作台,并通过锤击法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得到了模态参数,从而评估了机床的动态特性.同时为该机床的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数据,也为同类木工机床的动态特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9.
Japanese oak and Japanese beech were sanded by hand with abrasive papers of varying grit number. Two three-dimensional parameters selected to characterize their surface roughness – one parameter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roughness-profile peaks and the other for the relative area of the roughness-profile peaks above the threshold height – were compared against tactile roughness. The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from roughness profiles as determined by a robust Gaussian regression filter (RGRF) using seven cutoffs. The RGRF filtering process was adjusted specifical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wood surface roughness. Except for a cutoff wavelength of 0.25mm, the RGRF lent itself well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roughness profiles. No distortion of roughness profiles occurred around deep valleys, and 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tactile roughness.Part of this study was presented at the 2002 Kansai Branch Office lecture meeting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Kyotanabe, August 2002  相似文献   
60.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different tree-crop associations were studied at Gachabari Sal forest area of Madhupur Garh on Buffer and Peripheral Zone during 2006. The total density, basal area of trees in the Buffer and Peripheral Zone were 155.5 trees·hm^-2, 795.4 trees·hm^-2 and 3.9 m^2·hm^-2, 5.8 m^2·hm^-2, respectively. No regeneration and natural trees were found in Peripheral Zone and the Zone is totally occupied by exotic species where the Buffer Zone comprised of both natural and exotic trees. The Peripheral Zone belonged to younger and smaller trees whereas the Buffer Zone belonged to mixture of smaller, taller, younger and mature trees simultaneously. For the practicing of different agroforestry systems both Zones have lost their original characters of Sal fo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