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6篇
  40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绿色木霉菌T12对茄子幼苗根系防御反应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菌T12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不同抗、感黄萎病茄子品种幼苗植株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木霉菌T12处理的不同抗、感茄子品种幼苗根系与抗性物质合成相关的PAL、POD、CAT和SOD存在明显变化,证明茄子根系经诱导后可产生植保素等相关物质参与抵抗黄萎病,其中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作用明显,厚垣孢子的诱抗作用比分生孢子显著.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分析了共轭亚油酸(CLA)对C2C12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生肌分化的影响。分别培养并诱导C2C12鼠源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正常的生肌分化,同时分别使用终浓度为50μmol/L的c9,t11-CLA和t10,c12-CLA处理细胞,并设对照组,取生脂转分化第10天和生肌分化第8天的细胞用于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c9,t11-CLA和t10,c12-CLA对C2C12肌细胞不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促进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增加了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FA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则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TG含量(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C/EBPα、PPARγ和FA 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FAS和FABP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肌管数/细胞数(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成肌分化抗原(MYOD)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则显著上调了细胞内MYOG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对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MYOG和MYO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LA对动物骨骼肌细胞的正常生肌分化和生脂转分化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不同外植体的研究,发现幼胚下胚轴是理想的外植体材料,2,4-D和ZT是中棉所12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植物生长调节物。从愈伤组织诱导到大量再生植株只需4个月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94.
选3 只健康白山羊,手术安装瘤胃瘘管后,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硫酸钴,研究钴的不同添加量对山羊瘤胃微生物VB12 合成量的影响。试验共分4 期:对照期( 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 期( 基础日粮+ 钴0 .3 mg/kg) ;试验2 期( 基础日粮+ 钴0 .5 mg/kg) ;试验3 期( 基础日粮+ 钴0 .8 mg/kg)。每期定时采取瘤胃内容物和血液样品,测定瘤胃液和血清中VB12 的含量。试验结果为:各期瘤胃液中VB12 平均含量(ng/ml) 分别为:7 .46,14 .85,52.86 ,26 .14 ;各期血清中VB12 平均含量(ng/ml)分别为:1 .66 ,3 .59 ,3.92,4.18。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日粮中钴量的增加,血清中VB12 含量随之上升,试验各期与对照期差异极显著( P< 0.01) 。证实了日粮中一定范围内的钴添加量与瘤胃液和血清中VB12 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测定了宽身大眼蟹和日本大眼蟹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片段的序列,前者为577 bp, 后者为572 bp.二者的核苷酸序列A、T、G、C的含量相似,分别为39.0%、35.7%、16.5%、8.8%;39.3%、 36.2%、 15.8%、8.7%;不包括11处插入/缺失位点,两序列间有75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差异率为13.18%,其中转换42个、颠换33个, 转换与颠换比约为1.3.对国内外4种大眼蟹长度为331 bp的12S rRNA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分析,A+T的平均含量为76.6%,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且存有变异位点52个,简约信息位点25个.系统发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所有的大眼蟹聚为一支,支持大眼蟹类为一单系.  相似文献   
96.
基于MC9S12DP256的发动机转速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飞思卡尔MC9S12DP256单片机的发动机转速测量系统,给出了测量系统的实现技术和硬件结构,进行了软件程序设计,并讨论了转速测量数据的滤波方法。该系统在实际测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发动机动力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7.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10,(8):54-55
建立起一种用于检测鹅肥肝是否掺假的方法:种属特异性PCR技术。以鹅、鸭的12SrR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分别为97bp和196bp。以三类温度处理和0.1%~100%的鸭肥肝掺假比例,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敏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效果是不受样品被长时间加热的影响(高至100℃,10min);同时,即使当掺假比例只有0.1%时,仍能有效扩增出2特异条带。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鹅肥肝掺假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赛加羚羊的分子生物学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决以往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鉴别方法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分辨率低的问题,在mtDNA的12S rRNA基因易变区设计了2对赛加羚羊特异性引物Saiga A和Saiga B,通过PCR扩增和常规电泳检测,分别得到127 bp和320 bp的片段,进而可通过这两个片段的有无来特异性检出赛加羚羊的DNA。引物Saiga A和Saiga B的最小检出量为1.0 ng DNA,稳定性和特异性好、灵敏度很高,可以应用于赛加羚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9.
为了研究珠母贝属的分类地位和系统演化情况,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并直接测序出雷州半岛珠母贝属中的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珠母贝、斑珠母贝和黑珠母贝的3种线粒体基因(12S r RNA、16S r RNA和COⅠ)部分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种间遗传距离。同时结合Gen Bank上发表的白珠母贝序列,构建珠母贝属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5种珍珠贝的3种基因部分序列碱基AT含量大于GC含量,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基本一致,序列都处于高度饱和的状态。系统分析显示,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基本一致。在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亲缘关系上,3种线粒体DNA片段在碱基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上都显示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中的2个亚种。在斑珠母贝的亲缘关系上,系统分析显示斑珠母贝与黑珠母贝和白珠母贝更为接近。研究表明,大珠母贝和珠母贝在系统进化中较早的分离出来,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类。3种分子标记对马氏珠母贝亲缘关系分析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现有的数据尚不足以得出结论,需进一步做分子系统研究并结合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致病因子1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Ⅰ,MEN1)参与乳腺发育与泌乳行为的调控.本研究克隆了牛(Bos taurus) MEN1基因(bMEN1)的全长cDNA,并在不同细胞中检测bMEN1mRNA及其编码蛋白menin的表达情况.根据GenBank中bMEN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qRT-PCR方法得到附带EcoR 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bMEN1片段,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中.体外转染物种同源性细胞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MAC-T)和异源性细胞中国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小鼠(Mus musculus)成肌细胞(mouse myoblast cells,C2C12),利用qRT-PCR和Westem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bMEN1 mRNA和蛋白menin的表达.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bMEN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MEN1.所建立的转染体系可以使目的基因bMEN1在3种不同细胞中成功表达mRNA和目的蛋白,转染后24 h都达到最高表达量,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之后逐渐降低.其中,CHO细胞中的转染24 h后bMEN1 mRNA和menin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28 415倍和5.65倍.本研究建立了bMEN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转染体系,能够在不同细胞中成功表达,为体外研究MEN1基因对于乳腺的调节功能及其对于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一种工具和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