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42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氮和磷是磨盘山水库水体非点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根据汇入水库的支流水体中TN、TP的历年实际监测结果,可以模拟虚构历年水库水体中TN、TP的浓度,并以此作为灰预测所需数据,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水库水质TN、TP的变化倾向。经4种检验证明,建立的GM(1,1)模型精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浓度接近。从利用单一的GM(1,1)模型和GM(1,1)模型群预测比较可以看出,以模型群统计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值,使得预测精度更加准确,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从而避免由于信息不稳定性在单一灰色模型所造成的缺陷。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方法]采用水葫芦净化试验,研究水葫芦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在自然状态下,30 d内水葫芦对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85%、55%~60%;水葫芦对污水中的TN、TP去除速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水葫芦对不同浓度的污水有都有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3种浮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的去除能力。[方法]选择采自鄱阳湖3种不同的浮水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槐叶萍),利用软隔离小区试验研究了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处理进行150 d时,3种浮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槐叶萍(70%)>凤眼莲(67%)>浮水莲(61%);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凤眼莲(56%)>水浮莲(53%)>槐叶萍(49%)。凤眼莲和槐叶萍处理围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较好,这与植物自身吸收同化污染水体中氮素、磷素的能力大小及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作用都有关。凤眼莲和槐叶萍在提高水体透明度方面效果也较好。[结论]凤眼莲和槐叶萍的长势最佳,生长周期长,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对其他水质指标的改善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34.
利用IN-SITU技术,以洱源县山区典型地带保存较好的旱冬瓜阔叶林为参照,选择自然植被破坏后形成的坡耕地、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桉树林地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性质变化的样地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研究其水平空间变化、垂直空间变化及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5.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相似文献   
36.
37.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碳、氮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对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储量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淇澳岛7种主要红树[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opetala)、桐花(Aegiceras corni...  相似文献   
38.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nitrogen (N) and water on nitrate (NO3) loss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sight for more effective N and water management.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levels on nitrate-nitrogen (NO3-N) leaching in a silage maize field.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four irrigation levels (0.7, 0.85, 1.0, and 1.13 of soil moisture depletion, SMD) and three N fertilization levels (0, 142, and 189 kg N ha−1),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Ceramic suction cups were used to extract soil solution at 30 and 60 cm soil depths for all 36 experimental plots. Soil NO3-N content of 0-30 and 30-60-cm layers were evaluated at planting and harvest maturity. Total N uptake (NU) by the crop was also determined. Maximum NO3-N leaching out of the 60-cm soil layer was 8.43 kg N ha−1, for the 142 kg N ha−1 and over irrigation (1.13 SMD) treatment.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seasonal average NO3 concentration at the 60 cm depth was 46 and 138 mg l−1, respectively. Based on our findings,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NO3 leaching out of the root zon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ith a proper combination of irrigation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39.
根据2011年梁平县乡镇饮用水源地有关水质参数的变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饮用水源地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源地中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偏高。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华烟06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华烟06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的生长,但施氮量过多效果并不明显;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烟碱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表现为中部叶以中、高氮水平较适宜,上部叶以低氮较适宜;产量、产值和均价则以中氮处理最好。从农艺性状、化学成分等综合比较来看,新品系华烟06在清远烟区的适宜施氮量为16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