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60篇
  62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重点探讨了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幼苗叶片温度和叶片气体交换、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间的关系及其氮素响应机制。通过对不同氮素水平和抗旱性春小麦苗期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研究了叶片温度(Tl)与水分-光合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旱地品种Tl显著高于水浇地品种,并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其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水地品种;氮素供应后Tl显著升高,但在N15和N30处理之间叶片温度变化幅度降低;单叶WUE与Tl之间存在显著的负二次相关,在Tl<30℃时,WUE随Tl升高持续增加,其机理在于在此温度区间光合速率(Pn)与Tl存在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Gs)下降和蒸腾速率(Tr)升高均对WUE无明显影响;当Tl>30℃时,主要受气孔行为的限制,WUE下降。氮素通过提高小麦叶片温度,增强光合机构活性来提高Pn和单叶WUE,从而提高小麦适应环境胁迫的能力和实现抗旱性和光合同化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2.
苗期水分胁迫对花生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防雨池栽的方法,在花生苗期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然后再正常供水,研究苗期水分胁迫对花生  相似文献   
133.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该研究在沟垄集雨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低量(N 93 kg/hm2+ P2O548 kg/hm2)、中量(N 186 kg/hm2+ P2O596 kg/hm2)和高量(N 279 kg/hm2+ P2O5144 kg/hm2)共4个施肥量水平,对宁南旱区连续4 a(2012—2015年)施肥梯度处理下谷子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谷子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了18.3~26.8 mm;同一施肥水平下,沟垄集雨种植在2012、2013年(丰水)呈减产趋势,在2014、2015年(平水)显著增产,较平作增加了穗粒数和收获指数,提高了谷子的水肥利用效率。在各降雨年份下,随施肥量的加大,沟垄集雨种植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当超过中肥后增幅不显著,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经济收益在中肥下达到最大。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中肥是半干旱区谷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的适宜施肥量,较平作种植在平水年型下可增产7.6%,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9%和9.9%。  相似文献   
134.
水分胁迫对不同根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率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旱地小麦晋麦47和高水肥小麦石4185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充分供水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根系导水率(Lpr)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晋麦47单株耗水量、根系干质量和单株干质量皆低于石4185,但根系水分利用率(WUEr)、茎叶水分利用率(WUEs)、单株水分利用率(WUE)以及根系导水率均高于石4185。轻度干旱胁迫下,石4185根系干质量稍有增加,晋麦47变化不明显,两者单株干质量均降低;两品种根系、茎叶和单株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石4185根系水分利用效率反而高于晋麦47;但两品种根系导水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晋麦47下降幅度大于石4185并最终低于石4185。以上说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晋麦47表现出“奢侈”利用水分,干旱条件下,表现出以降低水分消耗而维持地上部生长的耐旱节水机制;石4185在水分充足条件下耗水量大,表现出水地品种特点,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率均升高且根系水分利用率升高相对更大,体现出干旱胁迫下依赖根系进一步发展增大吸收水分表面积来适应缺水环境。两者相比较,体现了不同根型小麦品种根系在干旱胁迫调节中的重要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5.
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材,在半干旱区研究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平水年)玉米拔节期株高在密度间没有差异,抽雄期株高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2011年(丰水年)拔节期和抽雄期株高均随密度增加有明显增加趋势;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呈直线增加。平水年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显著减少,呈抛物线型,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呈明显直线下降趋势;丰水年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当密度增加至7.5万株/hm2时,产量不再显著增加,收获指数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不同密度生育期总耗水量相差不大,平水年密度间总耗水量极差值为4.1 mm;丰水年总耗水量随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极差值仅为17.8 mm,播种-拔节期耗水量随密度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变异系数在整个生育期中最大。平水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丰水年适宜密度为7.5万株/hm2,其水分利用效率为26.7 kg/(hm2·mm)。  相似文献   
136.
Under dryland conditions of the Texas High Plains, maize (Zea mays) production is limited by sparse and erratic precipitation that results in severe water stress particularly during grain formation. When plant populations are reduced to 2.0–3.0 plants m−2 to conserve soil water for use during grain filling, tillers often form d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and negate the expected economic benefit. We hypothesized that growing maize in clumps spaced 1.0 m apart would reduce tiller formation, increase mutual shading among the plants, and conserve soil water for grain filling that would result in higher grain y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06 and 2007 at Bushland, TX. with two planting geometries (clump vs. equidistant), two irrigation methods (low-energy precision applicator, LEPA, and low-elevation spray applicator, LESA) at three irrigation levels (dryland, 75 mm and 125 mm in 2006; and dryland, 50 mm and 100 mm in 2007). For dryland plots in 2007, clump plants had only 0.17 tillers (0.66 tillers m−2) compared with 1.56 tillers per plant (6.08 tillers m−2) for equidistant spacing. Tillers accounted for 10% of the stover for the equidistant plants, but less than 3% of the grain. Clump planting produc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grain yields (321 g m−2 vs. 225 g m−2 and 454 g m−2 vs. 292 g m−2 during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and Harvest Indexes (0.54 vs. 0.49 and 0.52 vs. 0.39 during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equidistant plants in dryland conditions.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measurements in 2007 indicated that clumps had a lower evapotranspiration (ET) threshold for initiating grain production, bu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slopes were 2.5 kg m−3 for equidistant treatments compared to 2.0 kg m−3 for clump treatments. There was no yield difference for method of irrigation 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rowing maize in clumps compared with equidistant spacing reduced the number of tillers, early vegetative growth, and Leaf Area Index (LAI) so that more soil water was available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stage. This may be a useful strategy for growing maize with low plant populations in dryland areas where severe water stress is common.  相似文献   
137.
不同灌溉方式对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2003年3-10月在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红沙窝村探索不同灌溉方式(沟灌、隔沟灌、畦灌、漫灌)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1年紫花苜蓿种植中,在出苗期和营养生长前期,隔沟灌土壤含水量最高,沟灌土壤含水量次之,再次为常规漫灌,畦灌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如7月1日测定常规漫灌、畦灌、沟灌和隔沟灌0~12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6.3%、5.7%、7.8%和8.9%),随着紫花苜蓿生育进程的延续和降水量减少,各处理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逐渐变小。在各个生育关键时期,常规漫灌和畦灌的干物质量均大于沟灌和隔沟灌。在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在各处理中畦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常规漫灌WUE略低于畦灌,但常规漫灌的WUE大于沟灌和隔沟灌,在第1年种植的紫花苜蓿生长中,常规漫灌、畦灌、沟灌和隔沟灌WUE分别为4.20、4.49、3.67和3.56[kg/(mm.hm2)]。  相似文献   
138.
不同冬小麦品种气冠温差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给小麦抗旱性快速鉴定中气冠温差(CTD)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20个冬小麦品种,设置水、旱两种处理,研究了冬小麦不同抗旱节水性品种的气冠温差CTD的信号表达差异及其最佳测定时期(生育期、单日时间)和影响因素,探讨品种鉴定筛选的量化评判指标.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的13:30~14:00时利用红外测温仪和精密温度计测定CTD,能够较好地鉴别出不同品种对水分反应的生理特性差异.不同小麦品种间的CTD差异很大,但不同水旱处理的CT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扬花期(4月30日前后)CTD出现最高值,单日测定时间在13:30~14:00时出现最高值,且品种间差异较大.旱作处理下CTD平均值为7.09℃,变化范围为5.6~8.5℃;灌水处理CTD平均值8.81℃,变化范围为7.8~10.3℃;CTD与产量、抗旱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CTD既可作为旱作条件下抗旱品种的选择指标,也可作为灌溉条件下高效节水品种的选择指标.CTD≥7.92℃的品种抗旱性好,CTD≥9.55的品种水分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9.
夏蜡梅和美国蜡梅属间杂种形态与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花形态、结实性、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3个方面,比较了属间杂种与母本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父本美国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之间的差异;另外,对濒危园模拟生境条件下生长的夏蜡梅和苗圃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生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花外形、颜色和气味,花被片形态,外、内花被片(数量、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雄蕊(可育雄蕊、不育雄蕊和食物体),雌蕊(花柱和柱头)等方面,属间杂种均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结合了双亲优异之处,具有很高观赏价值;②夏蜡梅在南京地区结实正常,美国蜡梅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能力差,而属间杂种7年生植株开花的2a中都表现为不结实;③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上,属间杂种与父本美国蜡梅相似,较母本夏蜡梅有明显优势,没有严重的光合午休现象和灼伤叶片、花苞片现象。另外,濒危园中遮光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尽管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小,但没有午休现象,而且表观量子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大于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夏蜡梅植株,乃至美国蜡梅及属间杂种,显示出夏蜡梅的喜阴习性。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140.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正常灌溉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23个玉米自交系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并将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化、农艺学及产量形成因素等22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的WUE均高于正常灌溉条件下的WUE;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开花至吐丝间隔、秃尖长、单穗粒重、穗粒数、穗行数等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