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麻竹枯萎病是福建省南平麻竹生产基地一种毁灭性的新病害。经测定,抗冻性强不感染枯萎病的南平品系麻竹与抗冻性弱严重感染枯萎病的漳州品系麻竹,在水分、电导率、酶活性、蔗糖含量及pH值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阐明两个不同品系麻竹抗病性的机理;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土壤中兼性寄生的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是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之后,才能从竹杆基部的节间伤口侵染为害。选用抗寒品种(品系)是防治麻竹枯萎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2.
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黄瓜枯萎病是设施黄瓜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可以和包括黄瓜在内约80%的维管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适宜的共生体组合对于寄主的生长与抗病性的提高十分有益。为明确Glomus versiforme与Glomus intraradices两种AM真菌对"津绿3号"黄瓜苗期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两种AM真菌对幼苗生长及其根系3种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AM真菌均可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并能减轻病害,但以G.versiforme的促生及生防作用更显著,接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该处理的幼苗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26.6%。菌根化黄瓜幼苗抗病性的提高一方面与接种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幼苗生长健壮有关;另一方面与根系抗病相关酶活性的提前诱导有关。接种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壮苗指数显著高于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分别为G.intraradices处理与对照的1.19倍与1.22倍;G.versiforme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与PAL酶分别比对照提前2 d、7 d、7 d被诱导,且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4倍、2.16倍和92.00倍。  相似文献   
43.
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对不同诱抗剂的诱抗效果和抗性机制做了简要回顾。青霉菌、几丁质等都可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降低植株死亡率,且诱抗效果与诱抗剂使用浓度有关。被诱导植株病菌侵入部位细胞壁加厚,胼胝质沉积;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多酚含量显著增高,P14蛋白、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等PR蛋白积累。水杨酸与茉莉酸可能介导了二条不同的诱导信号传递途径。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4.
甲酸、蔗糖及晾晒对无芒雀麦青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甲酸、蔗糖及晾晒对无芒雀麦青贮效果的影响,分别对新鲜或晾晒无芒雀麦添加甲酸或蔗糖后青贮.室内贮藏360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晾晒后无芒雀麦原料的水分含量从65%左右下降至约50%,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件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粗脂肪(EE)、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养分含...  相似文献   
45.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也是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系统阐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亚麻抗枯萎病性快速鉴定方法的研究陈书龙,刘信义,王金月,孙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071000)张志铭(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关键词亚麻;枯萎病;抗病性鉴定ResearchontheQuickIdentificatio...  相似文献   
47.
枯萎病是款冬花种植中发生的重要病害。田间调查发现,该病症状表现为萎蔫和根腐。通过室内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回接、鉴定,明确了引起枯萎病的病原主要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48.
由土传性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世界范围内油橄榄种植区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降低产量并可导致树木死亡,由于该病原具有广泛的宿主,并能以其休眠体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保持对寄主的侵染力,使得油橄榄黄萎病很难甚至无法防治。对其病害表现症状及发生特点、致病菌侵染特点、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抗病育种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0.
魏波 《种子世界》2009,(6):27-27
本试验对当前黑龙江省生产上主栽的礼品西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用为害黑龙江省西瓜的枯萎病菌对8份西瓜材料进行了抗病鉴定,结果中抗材料1份,高抗材料2份,轻抗材料5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