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克隆杜梨硝酸盐高亲和性转运酶NRT2基因。[方法]以杜梨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 DNA,运用3'-RACE和5'-RACE技术,克隆获得杜梨硝酸盐转运酶NRT2基因的全长,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硝酸盐转运酶NRT2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杜梨硝酸盐转运NRT2基因c DNA全长为1 422 bp,可编码473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346H3631N589O637S26,相对分子质量为51 112.7,等电点(p I)为7.03。[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梨氮素代谢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2.
为探明文冠果在新疆的抗寒特性,以文冠果越冬枝条为试材,采用隶属函数法研究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文冠果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温度最低的2016年1月13日达最高,分别为41.27%、0.053μmol/g、139.24mg/g和59.48mg/g,分别是2015年12月7日第一次取样的2.5倍、1.7倍、4.8倍和2.6倍;脯氨酸的含量在2016年2月21日达最高,为55.18μg/g,是第一次取样的3.4倍。2016年1月13日的平均隶属值最低,为0.481 1,此时文冠果的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文冠果转录组中SSR位点分布类型与特征,并设计开发EST-SSR标记,为文冠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标记资源。【方法】利用MISA软件筛选文冠果51 867条unigenes中的SSR(2~6bp)位点,统计分析SSR位点的分布特征、发生频率和平均分布距离。利用Prime 3在线软件随机设计合成60对EST-SSR标记,用我国7个省份的16份文冠果材料对所设计的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标记的等位基因数(NA)、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等。【结果】从文冠果unigenes中筛选出6 707个SSR位点,其平均发生频率为12.93%,平均分布距离5.38kb,平均长度17.30bp,其中2、3核苷酸重复单元的发生频率分别为6.24%和4.93%。设计的60对标记中有47对能扩增出与目的片段长短相符的产物,其中14对多态性较高,共扩增到52个等位基因,HO和HE分别为0~0.813和0.353~0.762,PIC为0.283~0.701。【结论】文冠果转录组SSR重复单元以2、3核苷酸重复为主;新开发的14个EST-SSR标记可作为文冠果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的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84.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赤爮属植物的产地、品种、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进一步的研究赤爮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85.
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观测在晴天进行,7:00~18:00每1h绕样地走1圈,约用时间3min,记录每一时间段出现在视野里的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盛花期在样地于晴天7:00~18:00对每种传粉昆虫固定1头进行跟踪观测,用秒表记录其在花上停留时间。访花频率采用追踪法,尽可能连续记录其整个访花过程及时间。[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蜜蜂和食蚜蝇呈双峰活动规律,蜜蜂在7:30~11:00和13:30~15:00有高峰,食蚜蝇在早晨和傍晚有高峰;斑缘豆粉蝶在11:00~13:0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为单峰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在1d中的数量比较稳定,除了在1d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都可观察到它们的传粉活动,为直线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相似,分别为(2.05±0.07)s和(2.57±0.05)s,蜜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为(3.78±0.13)s,食蚜蝇为(5.28±0.16)s,斑缘豆粉蝶的每小花停留时间最长,达(46.72±2.79)s。红光熊蜂访花频率最高,为11.4次/min,明亮熊蜂、蜜蜂、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处于中间状态,分别为10.7、7.1、2.7次/min,斑缘豆粉蝶访花频率最低,为0.9次/min。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理解植物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长白山钙果绿枝扦插试验表明:以沸腾炉灰作为绿枝扦插基质效果最好,洁净的河沙基质次之,田土作为培养基质效果最差。从单一的药剂浓度来看,以IAA 800mg.L-1浓度处理插穗成活率最高,1 000mg.L-1浓度处理效果次之。从药剂与基质的交互效果来看,以沸腾炉灰基质与IAA 800mg.L-1及IAA 1 000mg.L-1组合处理效果最佳,沙子基质与IAA800mg.L-1组合处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87.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旱金莲花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成分,根据内标法计算其含量,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24%(1号)、0.517%(2号);检测到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6、67种,其中有22种在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均存在,主要是...  相似文献   
88.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孙雁霞  邬晓勇  王跃华  李易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68-5069,5177
[目的]了解欧李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方法]以引种欧李4号和欧李5号为材料,分别对其开花时间、花期长度、坐果率及植株的高度变化等进行观测,并对其物候期进行调查。[结果]成都地区欧李的开花时间较北方地区早,物候期较北方地区提前;欧李4号的开花期为8d,平均坐果率为19.48%,高度为44~60cm的植株坐果率较高;欧李5号的开花期为15d,平均坐果率为27.24%,最高植株与最低植株的坐果率相差11.91%;欧李5号的植株高度、开花量、最高坐果率、最低坐果率及平均坐果率等均优于欧李4号,但2品种在成都地区的生长状况均较好。[结论]欧李4号和欧李5号适宜在成都地区栽植。  相似文献   
90.
采用单施氮肥及氮、磷、钾不同配比组合施肥的方法对黄连木幼苗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黄连木幼苗单施氮肥的情况下,施肥量以株施1g·kg-1为宜;黄连木幼苗应多施氮肥;对黄连木幼苗综合施肥,施肥比例以N∶P2O5∶K2O=12~6∶1∶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