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1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随机采取22份生鲜乳进行部分掺假成份及农药残留(DDT,硝酸盐)进行检验,检出掺碱乳8份,掺米汤乳1份,掺豆浆乳4份,但没有发现DDT、硝酸盐的残留。  相似文献   
32.
掺伪食用植物油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提取,KOH-CH3OH甲酯化,10%DEGS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检测,同时测定C12:0~C22:1十种脂肪酸甲酯,并根据不同油种其脂肪酸的特征组分和含量以及其特征组分的绝对量的不同来鉴别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方法安全、快速、准确、从而为植物油中掺伪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
苹果汁中特征有机酸指纹图谱可以用来鉴别苹果汁掺假。本文共收集了170个中国产苹果样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本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数据与现有文献中相关数据不完全吻合,但所得数据反应的是中国不同产区苹果中有机酸数据特征。在测得的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判别模型,用以区别掺假苹果汁。模型为:π=1/[1+exp(79.545X1+14.255X2+ 3.4X3-5.02)],此模型的精确度和重现率分别为87.4%和94.51%。统计数据显示该模型判别效果良好,可用于苹果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4.
近红外光谱联合CARS-PLS-LDA的山茶油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找快速判别山茶油掺假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掺杂大豆没油山茶油进行掺假检测研究.试验在350~1 800 nm波段范围内采集样本的透射光谱,利用CARS方法筛选重要的波长变量,应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PLS-LDA)建立山茶油掺假的判别模型,并与未经变量优选的判别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联合CARS-PLS-LDA方法可以有效判别纯山茶油和掺假山茶油,校正集、预测集及独立样本组样本的判别正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为100%.CARS-PLS-LDA判别模型性能优于未经变量优选的判别模型,表明CARS方法可以有效筛选重要波长变量,能简化判别模型及提高判别模型的稳定性和判别精度.本研究可为山茶油掺假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阐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兽药非法添加物质检查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其优势在于方法特异性强、仪器普及面广、操作简单;局限在于无法鉴别光谱图库外的未知化合物,部分化合物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光谱图差异大难溯源,无法检出无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另外,进一步对应用该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兽药非法添加打击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新的食用油掺伪判别方法,为掺伪食用油的快速鉴定和监管提供支持。【方法】以63份常见的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棕榈油等食用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已知正品食用油1 H NMR谱中各信号峰的积分面积,选取其中2组或3组积分面积制作标准图,建立不同种类正品食用油图谱库,用同样的方法对未知食用油进行测试,将得到的数据代入相应标准食用油图谱进行对比以鉴别是否掺伪。【结果】利用2组积分面积得到的二维图谱能够对食用油的种类进行分类判别;利用3组积分面积制作三维图,能够对掺伪食用油进行准确判别,可准确判别的最低掺伪量为24mL/L。所建立的判别方法对各种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得到的数据均可采用,而且该方法所用软件简单易用、成本较低。【结论】基于1 H NMR的掺伪食用油判别方法简单、快捷、经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的羊肉掺伪快速鉴别的新方法,为羊肉及其制品的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市售新鲜羊肉、猪肉及鸡肉为试材,以空气作为空白样,以纯羊肉、猪肉及鸡肉作为样本对照,分别将猪肉、鸡肉按照5%、10%、15%、20%、25%、30%及40%的质量百分比模拟羊肉掺伪,采用GC-IMS直接对其特征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设备自带的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分析软件中Reporter和Gallery插件程序构建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图谱,并运用dynamic PCA plug-ins插件程序进行PCA处理。【结果】当羊肉中掺入猪肉比例大于5%时,芝麻酚、2-乙基-1-己醇、2-戊酮等5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减少和正己醇、2,3-丁二酮、羟基丙酮等39种特征风味含量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猪肉的鉴别;当羊肉中鸡肉掺入比例达到10%时,3-甲硫基丙醛、正己醇、反-2-辛烯醛等46种特征风味物质含量的减少和丙醛等16种特征风味的增加均可用于羊肉中掺入鸡肉的鉴别。PCA主成分分析可明显区分羊肉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猪肉和鸡肉样本,且不同掺入比例组有其明显的归属区域。【结论】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可以对不同掺伪羊肉特征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无需复杂前处理,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用于羊肉掺伪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38.
电子鼻在牦牛肉和牛肉猪肉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电子鼻对肉类掺假识别的可行性,利用电子鼻对牦牛肉、牛肉和猪肉样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 analysis,PLS)。结果表明:几种肉类在电子鼻传感器上有不同的特征性响应图谱,电子鼻能够有效识别猪、牛肉;同时电子鼻能够识别不同部位的牦牛肉和普通牛肉;但不能识别不同部位的猪肉。在牛肉馅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猪肉馅时,电子鼻也能进行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电子鼻响应信号和猪肉馅掺入比例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762),PLS模型预测误差在1.27%~7.00%之间。试验证明电子鼻可用于肉类的识别。  相似文献   
39.
羊肉纯度电子舌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掺假羊肉的快速、客观评价,利用电子舌对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掺假羊肉糜进行检测及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浸提溶液分别浸提,样品量均对电子舌传感器的响应影响极显著;以数据点重复性和聚类效果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电子舌检测羊肉糜样品的较佳条件为0.1 mol/L KCl溶液浸提15 g肉糜样品。在此较佳条件下,对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掺假羊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均超过80%,电子舌均能很好地区分混入不同比例鸡肉的羊肉糜样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混入的鸡肉比例(R2>0.99,RMSE<3%)。试验表明:电子舌在羊肉掺入鸡肉的鉴别中具有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羊肉掺假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确证1批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中的非法添加物。在对该批样品进行非法添加物常规筛查时发现其含有未知色谱峰,且紫外光谱具有特征性,但与现有的紫外光谱库进行比对,无法确定该未知物的结构。结合UPLC-Q-TOF法给出的未知物的分子量信息推导出疑似添加物,再用HPLC-PDA和UPLC-Q/TOF两种方法进行验证,最终确证非法添加物。结果显示该批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为尼可刹米。通过检查该批样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总结出确证非法添加物的一般模式,从而为兽药处方外非法添加物的筛查与确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