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02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687篇
基础科学   67篇
  276篇
综合类   2600篇
农作物   52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17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华北土石山区模拟降雨下土壤溅蚀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降雨强度、降雨动能以及降雨历时对溅蚀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溅蚀土粒的距离、方位的分布特征,以及溅蚀土粒的粒径组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滴击溅过程中,在不同强度的降雨作用下,下坡方向产生的溅蚀量最大,上坡方向产生的溅蚀量最小。溅蚀总搬运量与溅蚀净搬运量均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溅蚀量与降雨强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与降雨动能呈现线性函数关系。溅蚀率与降雨历时呈现指数函数关系。溅蚀土粒主要分布在0~10 cm,占溅蚀总搬运量的45.40%~57.75%,在50~60 cm内的溅蚀量所占比例不高于1.75%。溅蚀量与溅蚀距离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溅蚀土粒径小于等于2 mm,溅蚀土粒中细砂粒和粗粉粒百分比与原状土壤较为接近,粗砂粒百分比远低于原状土壤,而粘粒百分比高于原状土壤,粉粒百分比低于原状土壤。溅蚀土粒中细砂粒(0.05~0.2 mm)最易于被溅蚀,而小粒径(小于0.002 mm)和大粒径(大于0.2 mm)土壤颗粒不易被溅蚀。当降雨强度足够大时,对于同种特征的土壤,溅蚀土粒存在稳定的粒径组成。当降雨强度保持不变时,溅蚀平均粒径随溅蚀距离的增加而变小。溅蚀距离在0~30 cm,溅蚀平均粒径的变化率较大;随溅蚀距离的不断增加,溅蚀平均粒径的变化率较小。  相似文献   
42.
用五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的双列杂交设计,对含油量、硫甙总量按Hayman分析公式进行了全双列杂交分析,对蛋白质含量按Singh(1981)公式进行了半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质性状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含油量和硫甙总量均呈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9.6%和87.4%,蛋白质含量呈超显性遗传((H./D)~(1/2)=1.58),狭义遗传力为42.4%。  相似文献   
43.
应用方差和协方差分析方法对1989年南方区试中籼迟熟组的8个品种的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着粒密度、有效穗和千粒重的遗传基础较丰富,抽穗日数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差异则较小;千粒重、着粒密度、穗长和抽穗日数的广义遗传率较高,日产量和小区产量则较低,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率最低;产量与着粒数的相关较微弱,与有效穗,着粒密度等性状的遗传相关显著,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环境相关值较大,有效穗、着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两两之间的三种相关值均为负值,其遗传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同一遗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中,穗粒数和有效穗与产量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44.

总结了《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的汉字缺失现象及其成因,提议:在逐步更新数据库时,立即使用GBK扩充汉字批量替换大部分缺失汉字;安装微软GB18030支持包及Surrogate更新,升级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平台,使之完全支持GB18030大字符集;将来采用ISO10646为构建CMCC数据库的中文字符编码标准,从而完全支持7万字以上的SuperCJK超大字符集等。

  相似文献   
45.
高寒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青海省不同海拔和不同地区的7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在西宁地区对其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筛选育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份材料中采自海南州同德县高寒草甸海拔3201m的4号材料产草量最高,可作为饲草型牧草进行选育;采白果洛州玛多县高寒草原海拔4385m的1号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可作为饲草兼产籽型牧草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46.
王忠霞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253-254,257
利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图书馆学刊》栏目设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学刊》栏目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展示了整体性、灵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突出了学术性、先进性和继承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47.
吴婧  龚倩  丘赛  王华 《北方园艺》2012,(18):48-50
在陕西杨凌地区对"信农乐"、"巨玫瑰"、"户太八号"和"巨峰"4个欧美鲜食葡萄品种进行了为期1a的综合性状调查研究。所有品种均露地栽培并采用果实套袋技术,调查其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以及抗病性等。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在杨凌地区表现优良,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巨峰"和"户太八号"表现最优,"信农乐"次之,"巨玫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适宜烤烟生长的前茬作物,完善烤烟的种植制度,以烤烟连作为对照,研究了玉米(T1)、豆类/蔬菜(T2)和土豆(T3)三种前茬作物对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根系发育、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农艺性状指标中数值最高的是均为T2 处理,根深度和水平根宽度由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T2>T3>T1>CK,根、茎、叶干物质重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也为T2>T3>T1>CK;土壤养分中pH值、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从高到低的处理顺序为T2>T1>T3>CK。综上,适宜烤烟生长的前茬作物为豆类/蔬菜,其次为土豆。  相似文献   
49.
超级稻纹枯病是当前横县超级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总结超级稻纹枯病发病特点,分析超级稻纹枯病发病严重的原因,提出应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施药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0.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at t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badan in 2000 and 2001 cropping season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some phosphorus (P) sources, rates, and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on grain yields of maize and cowpea grown sequentially.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a split–split plot arrangement using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The main plot was frequency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easonal and annual). Source of P [single superphosphate (SSP: 18% P2O5)]; Ogun rock phosphate (OPR: 20.21% P2O5), and crystallizer super (CS: 31.4% P2O5) constituted the subplots. The P rates (0, 20, 40, and 60 kg P ha?1) were the sub-subplots. An early maize cropping followed by a late-season cowpea was the sequential cropping, while an early maize followed by a late-season maize was the continuous cropping. The croppings were repeated the second year. Frequency of P application and source of 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le rates of application were not. Maize and cowpea grain yields from the control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yields from P-treated plots. Maize grain yields were slightly greater in plots alternated with cowpea, compared to continuous maize. Relative agronomic efficiency (RAE) values of OPR and CS were 67% and 75%, respectively, in annual application and 140% and 134% in seasonal applications, respectively, in 2000. In 2001, the trend was almost similar to 2000 except that there was a decline in RAE values of cowpea. Each Naira invested in the annual application returned about ?3.12 while about ?2.13 was returned with the seasonal application (?125.00 is the equivalent of USD$1.00). The OPR and CS can serve as alternatives to water-soluble sources such as S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