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71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21.
泥鳅消化道6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ethod] Using six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tisera,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anguillicaudatus was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d.[Result] The 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5-HT-IR) cells distribute in oesophagus, foregut and midgut;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forepart of foregut> oesophagus and hindpart of foregut>gut,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density gradient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Like PP-IR, SS-IR cell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oesophagus, followed by hindpart of foregut, least in forepart of foregut, but never found in gut and hindgut. The three kinds of immunocompetent cells Gas-IR, Glu-IR and SP-IR were not detected in each part of digestive tract. [Conclusion] This study ma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tudying the nutritional and digestive physiology,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on of meridic diets for M.anguillicaudatus.  相似文献   
22.
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进行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不同发育时期(孵化后4、14、21、23、50、60和65d)和不同组织(性腺、肝脏、肌肉、肠、鳃、鳍、皮肤和脑)中性腺发育相关基因(hormad1、dmrt1-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hormad1和dmrt1-a基因均为在4日龄中表达量最高,14日龄次之,在50日龄中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组织中,hormad1基因在雌鱼的鳍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在雄鱼的性脑腺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dmrt1-a基因在雌雄鱼的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的分化和发生与二倍体泥鳅无差别,可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原始性腺的生成及性腺的分化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ormad1、dmrt1-a这2个基因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同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是中国常见的经济鱼类,它们养殖简单,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人工催产繁殖,是进行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4.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MSAP)方法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方法对二倍体泥鳅鳍基因组DNA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双酶切反应体系为800 ng的泥鳅基因组DNA,用EcoR I、 Hpa II和Msp I各10 U,在37℃下反应8 h后即可酶切;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4μL、预扩增引物0·8μL、0·2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的模板2μL、引物1·5μL、0·375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二倍体泥鳅全甲基化率分别为24·1%、20·8%、22·3%,半甲基化率分别41·4%、20·8%、33·3%,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5·5%、41·6%、55·6%。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MSAP技术在多倍体泥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怀卵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长与怀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都随体长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体长在10 cm以下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体长在10-25 cm时两种泥鳅的平均绝对怀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体长段真泥鳅的怀卵量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26.
我国三种野生泥鳅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黑龙江泥鳅(M.mohoity)、北方泥鳅(M.bipartitus)、泥鳅(M.anguillicaudatu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泥鳅的5个微卫星基因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7个,微卫星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7个。5个微卫星基因座在三种泥鳅的多态信息含量都达到了高度多态的水平,平均PIC值在0.526~0.722之间,说明三种泥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和泥鳅的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978,0.889和0.742,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83、0.781、0.721。三种泥鳅的遗传距离为0.189~0.559,泥鳅和北方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189,亲缘关系较近,而泥鳅和黑龙江泥鳅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59,亲缘关系较远。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值。得出所有个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上都无偏离现象。聚类结果显示黑龙江泥鳅、北方泥鳅、泥鳅群体分为二支,泥鳅和北方泥鳅聚为一类,之后两者再与黑龙江泥鳅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7.
香酥泥鳅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明 《水产科学》1999,18(4):17-20
对泥鳅的加工工艺作了初步探讨,并对所进行的多次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关键工艺步骤的条件参数。产品采用聚酰胺酯,铝箔,聚乙烯复合而成的蒸煮袋来包装。制成的产品具有色泽诱人,风味浓郁,香酥味美,软硬适度,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杀菌条件是:15min~25min~15min/121℃(烘烤工艺)和15min~20min~15min/121℃(油炸工艺)。  相似文献   
28.
泥鳅鱼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提取方法抽取泥鳅鱼油,用KOH/CH3OH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以亚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为主,泥鳅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50.24%。  相似文献   
29.
当泥鳅自交时,其后代染色体数为2n=100;如果泥鳅卵子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其染色体来源于两种泥鳅,染色体数为2n=74,未发现有染色体丢失现象。当泥鳅卵子经紫外线辐射后与大鳞副泥鳅精子授精,如果不进行二倍化处理,86%的胚胎染色体完全来源于父本大鳞副泥鳅,为雄核发育单倍体n=24,经过二倍化处理后所获得的二倍体为大鳞副泥鳅雄核发育纯合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8。  相似文献   
30.
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24 h、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41 μg/L、24.40 μg/L和18.37 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4.15 μg/L;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2004)》评价标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为剧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