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31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阐述广东油茶林资源、油茶基地建设、油茶种苗选育及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2.
江西欠发达地区油茶产业发展思路——以江西上犹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出台后,全国各地积极推动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上犹县作为地处江西省西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自2009年将油茶产业确定为农业主导产业以来,短短两年内,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对上犹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探讨欠发达地区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3.
针对油茶果采摘脱壳后存在的果壳籽粒分选效率较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人工免疫网络(aiNet)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多特征智能分选算法。该方法利用了免疫算法的多特征聚类特点与支持向量机的二分性特点,对油茶果壳与籽粒的延伸率、圆形度、圆满度、色差分量等6个特征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在分选效率上达到了97.4%,时间平均值为600 ms,证明了这种方法在油茶果壳籽粒分选作业中的实时性与有效性。通过与其他智能分选算法的效率对比分析证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效率上更优,更加适合油茶脱壳生产线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用~(60)Co γ射线处理山茶花的嫩枝插条,1年生小苗和3—4年生植株,研究其辐射敏感性和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嫩枝插条的适宜剂量范围为1—3krad,成长植株宜控制在2krad以下。不同品种对射线敏感性不同,所引起的花色、花型突变频率亦不同,其辐度在2.5—12.0%。经3年选育,已获得观赏价值高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25.
VA菌根菌对茶树矿质营养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辐照灭菌的酸性黄壤(PH值5.6)中的茶苗(Camellia sinensis)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epigaeum g),并追施^32P-过磷酸钙和^86Rb-氯化铷,(代替^40K-氯化钾),生长210天后测定表明,菌根侵染率,真菌+^32P为52.9%和真菌+^86Rb为51.9%,且与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再生数量呈正相关。茶树株高分别是对照的2倍和1.9倍,地上、地下部干重分别  相似文献   
26.
将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初步鉴定,计有9科17种,每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图.除假细罗藓(Pseudoleskeellacatenulata),尖叶绢藓(Entodonattenuatus),多瘤悬藓(Barbellapendula)外,其它均为我国茶树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7.
细小线虫Grociulcs epacris是我国首次发现种,可为害茶树,引起次生侧根颜色变淡、畸形,幼苗落叶。  相似文献   
28.
茶多酚和L-EGCG的抗烟致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叶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茶多酚和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对由香烟气相物质诱发的大鼠肺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复合体茶多酚及其主要单体L-EGCG抑制效果接近,同时两者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都有十分明显的清除作用,表明茶多酚与L-EGCG的抗脂质过氧化机理之一是有效地清除了脂质过氧化的启动子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29.
防御酶系对山茶灰斑病诱导抗性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揭示水杨酸(SA)诱导山茶产生抗病性反应机制,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山茶灰斑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i ( Desm.) Stey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的SA对该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其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氮酶(CAT)、苯丙氛酸解氨酶(PAL)等防御酶时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植株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不同浓度的SA诱导及诱导后挑战接种植株体内的POD,PPO,CAT,PAL活性与SA浓度呈正相关.各防御酶活性与感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AT活性与感病指数显著负相关(r = - 0.9730),除PPO与感病指数的相关系数很低外,其它酶均较高,尽管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仍说明POD,PAL在诱导山茶抗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试验于1980~1990年在湖南石门县东山峰农场进行.结果表明:茶白星病菌主要在活体病叶上越冬,在枯死病叶上虽可越冬.但生活力低;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病菌孢子遇新梢芽叶便可侵入;发生高峰随降雨和温、湿度变化而变化,早春嫩梢芽叶和雨、湿为该病流行的必备条件.东山峰农场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有一次为害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