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298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124篇
  331篇
综合类   566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The main task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canopy temperature and Crop Water Stress Index (CWSI) by assessing genotype variability of maize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To that end, three hundred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maize hybrids with different phenology in terms of date of anthesis wer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phenology on the change in canopy temperatures and CWSI was not equal during the three dates of measurement. At the end of vegetative growth (82 days after sowing, DAS) and at the blister stage (DAS 97), a hi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s and CWSI (P < 0.001) were obtain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maturity genotypes. During anthesis (DAS 89), phenolog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P < 0.01) only for the well‐watered genotypes, while under water‐stress conditions, 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early and late genotypes in terms of canopy temperature and CWSI. Hi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1) i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etween early and late genotypes for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A relationship (R2 = 0.62) between gs and canopy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Under a water‐stress canopy,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at anthesis, whic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yield of the early (r = ?0.55)‐ and late (r = ?0.46)‐maturity genotypes in the water‐stress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52.
Effect of Water Status on Leaf Angle and Leaf Movement in Whea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ter stress was imposed by watering withholding or application of PEG during the period following ligule emergence of Hag leaves or fifth leaves. Treatment reduced markedly the downward rotation of these youngest fully expanded leaves, and the angle finally reached. Leaf angle changes appear to be sensitive indicators of water shortage in wheat.  相似文献   
53.
水稻冠层垂直反射率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年和2000年实测的晚稻冠层结构参数(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叶长、叶宽等)和叶片生物化学组分含量(叶绿素、蛋白质、纤维素、水等)实测数据,结合椭圆分布函数模型、PROSPECT模型和FCR模型,模拟水稻冠层垂直反射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8,均方根差RMSE小于0.05,从而建立了冠层结构参数、叶片生物化学组成等农  相似文献   
54.
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冬小麦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冬小麦冠层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水量达一定程度后,冠层含水率反而下降,冠层温度表现出与冠层含水率相反的趋势;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品种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京冬8号”各施氮处理冠层含水率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冠层温度则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中优9507”各施氮处理不具“京冬8号”的规律性,但其冠层含水率与冠层温度也呈负相关。用冠层温度反映冠层含水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了克服在林(树)冠截留降雨研究中采用"截留率"和"实测截留量"指标的缺陷。[方法]提出了截留容量的概念及近似确定方法。利用两个林分的实测资料,进一步介绍了截留容量的近似确定方法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截留容量更能体现林冠对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它不仅能在不同林分或树种之间进行截留作用大小的比较,而且不受地域限制。[结论]采用截留容量指标比较不同林分之间对降雨的截留作用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6.
为合理经营黄土高原区刺槐人工林,利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密度刺槐人工林冠层结构特征及月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对LAI(叶面积指数)有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叶面积指数趋于一致;在生长月份上,LAI为先增后降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底。密度与冠层开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刺槐林DIFN明显降低,925~1 125株/hm2与其他3个密度林分有显著性差异;DIFN(无截取散射)随月份的变化均呈"V"字型变化,在6月底至8月初DIFN最低。密度与MTA(平均叶倾角)呈显著正相关,密度在925~1 125株/hm2范围的刺槐林分,叶片几乎处于水平状态,其他3种密度林分MTA均在40°~50°之间有最大分布频率,而月份对MTA影响不显著。对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开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指数回归关系(R2=0.998)。  相似文献   
57.
为了定量评价马尾松林的综合水文功能,对鄂西山地区内的马尾松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截留和林地土壤蓄流等关键水文效应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为19.14%,树干茎流率为0.48%;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林内透雨、树干茎流分别与降雨量呈线性关系;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224.23%,土壤贮水力为291.63t/...  相似文献   
58.
比较了国内外已有的乔木郁闭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在样点法特别是观测管法的基础上,以北京延庆地区乔木林为对象,对郁闭度的激光测量进行了研究。实验改进了观察管法,对在野外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时精确测量所需样点数进行了研究,可以为野外快速、简洁、精确地测量乔木林郁闭度提供新的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59.
莲花湖库区几种主要林型水文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莲花湖库区流域人工林主要林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土壤层物理性状及其蓄水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和杂木林林冠截留率分别为34.83%,13.05%,19.61%,树干茎流率分别为6.79%,0.58%,4.01%,穿透率分别为58.37%,86.18%,77.66%。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杂木林和荒草地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78.2%,295.3%,260.3%,154.8%。莲花湖库区不同植被类型下枯落物持水能力为红松林最好,荒草地最差。各林型土壤最大蓄水量变化范围为1 838.6-2 186.3t/hm^2,依次为落叶松林〉杂木林〉红松林〉荒草地;从土层厚度来说,土壤入渗速率随土层厚度的下移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即空间特征表现出土层上部〉中部〉下部。以坡面径流观测场为观测手段,分析了4个径流小区产流产沙与降雨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雨强均呈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0.
研究沙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对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及保证林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实践意义。该研究基于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018年1-12月监测的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部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资料,研究了3种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荒漠区、荒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内均为白天气温差异较小,夜间相差较大;由于近地层(0~50m)具有明显的逆温现象,使得植被在气温较高季节发挥降温增湿作用,而冬季发挥保温作用;2)绿洲使年均相对湿度增加1.31~2.57个百分点;就季节而言,夏、秋季,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高4.04~6.17和0.93~1.94个百分点,春、冬季,由于近地层(0~50 m)存在明显的逆湿现象,因此绿洲内的相对湿度较荒漠区和过渡带分别低0.37~1.41和6.55~8.71个百分点;3)荒漠区、过渡带和绿洲内风向年变化特征均为以偏西风(W,WSW,SW,SSW)为主,荒漠区和过渡带的风向多变,绿洲内风向相对较为集中,绿洲能够使年均风速降低32.99%~37.05%。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过渡带植被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对小气候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降温、增湿、削减风速),研究区局地小气候主要体现在风速和夏秋季湿度上,而气温和冬春季湿度分别主要受逆温和逆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