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40篇
  72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21.
木薯收获机土薯抖动分离装置性能仿真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考察木薯收获机块根拔起时弹簧式土薯抖动分离装置的土薯分离机理和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弹簧式土薯抖动分离装置动力学仿真试验.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的耦合方法及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构建土壤-木薯-抖动分离装置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影响土薯分离性能的回归数学模型,研究了木薯块根拔起时土薯抖动的分离机理及各影响因素对土薯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fmincon函数,对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因素的优组合为:长孔长度2.68 cm、弹簧刚度20.04 kN/cm、弹簧预紧力335.2 N,相应的干净度为0.778,碰撞力为320 N,试验验证的干净度为0.698,与理论结果的相对误差较小,约为10%,理论结果与验证结果较一致,表明建立的回归数学模型及优化结果合理.研究结果可为土薯分离质量高的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弹簧式土薯抖动分离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针对挖拔式木薯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带有一定倾角的挖掘铲有朝着深度方向行进的趋势,增加了挖土量及挖掘负荷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液压控制系统调整挖深的设计思路。为此,研制了一种挖深液压控制装置,主要由地表仿形机构、挖掘铲液压调节机构、液压系统及PLC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同时,对液压系统的负载特性进行系统分析计算,选取了合适的执行元器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槽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仿形机构,最大误差8.9%,平均误差3.5%;掘铲液压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1.7s,1s内完成对挖出铲的角度与深度自动调节,测试效果能够满足精准挖深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23.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为试材,分别用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考察木薯生料发酵转化乙醇工艺参数,分析讨论了这两种设计的特点,得出在多水平多因素的条件下,均匀设计具有实施试验少、效果好等优势,并得到以乙醇产量为指标的生料发酵转化乙醇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1:1.8,初始pH3.5,温度32℃,酵母添加量3.5×107cell/mL,(NH4)2SO4 0.5g,转速140r/min,糖化酶添加量200 u/g,淀粉酶添加量12 u/g,纤维素酶添加量25 u/g, 发酵周期120 h,此时乙醇得率达到15.7%(正交设计最优结果为9.2%)。  相似文献   
24.
Cassava roots, a major food in Africa, contain cyanogenic glucosides that may cause toxic effects. Malawian women farmers considered fields of seemingly similar cassava plants to be mixes of both ‘cool’ and ‘bitter’ cultivars. They regard roots from ‘cool’ cultivars as non-toxic. Roots of ‘bitter’ were considered to require extensiv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done by women to be safe for consumption. But curiously, these women farmers preferred ‘bitter’ cultivars since toxicity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theft, which wa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food security of their families. We studied how well these farmers comprehend the effects of genetic variations in cassava when dealing with cyanogenesis in this complex system.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we show that most plants farmers identified as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named cultivar had a genotype typical of that cultivar. Farmers' ethno-classification into ‘cool’ and ‘bitter’ cultivars corresponded to a genetic sub-division of the typical genotypes of the most common cultivars, with four-fold higher cyanogenic glucoside levels in the bitter cultivars. Examining morphology, farmers distinguished genotypes better than did the investigators when using a standard botanical key. Undoubtedly, these women farmers grasp sufficientl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assava with regard to cyanogenesis to simultaneously benefit from it and avoid its dangers. Consequently, acyanogenic cassava – the breeding of which is an announced good of some cassava genetic improvement programmes – is not a priority to these farmers. Advances in molecular genetics can help improve food supply in Africa by rapid micropropagation,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and introduction of transgenic varieties, but can also help to elucidate tropical small-scale farmers' needs and skill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5.
木薯-野花生间作对根系分布变化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木薯单种和木薯-野花生间作研究其根系空间变化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单作和间作处理的根系有86.8%和91.1%分布在0 ̄40cm土层空间,间作在此空间的根系生物量比单作增另了55.4%;间作的覆盖率比单作提高了56.8%,表土流失量比单作低4倍,木薯与野花生间作促进了木坚养分的吸收,邮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木暗种野花生后,可极地促进木薯对钾素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各土层间有效养分的  相似文献   
26.
简述了组织结构特性、采后生理特性、酶、营养成分等因素对木薯块根耐贮性的影响,总结了木薯块根贮藏保鲜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采前处理、隔氧保鲜、低温贮藏、热处理、药剂处理、短波紫外保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指出了木薯块根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不同木薯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朱砂叶螨的关系,通过对木薯田间螨害情况的调查,计算出感、抗性稳定的感螨品种华南101、华南124和抗螨品种华南7号、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同时对叶片的相关物理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片厚度、蜡质含量和气孔密度与木薯抗朱砂叶螨的关系。结果表明:4份木薯种质华南101、华南124、华南7号和华南13号的螨害指数依次为89.2%、65.8%、38.3%和0.8%;木薯叶片厚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孔密度与螨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蜡质含量与螨害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为深入探究木薯抗螨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木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8种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发现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9(大行距100 cm,小行距70 cm)的鲜薯产量(51 274.36 kg/hm2)最高,处理4(行距100 cm)的经济效益(52 794.15元/hm2)最高,处理9的经济效益(46 556.97元/hm2)排第3位。综合评价认为,处理9的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木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9.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同时,生物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孔隙度、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速效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其促进效应因生物有机肥用量和生长期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3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柑橘渣对玉米、水稻生长和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柑橘渣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玉米株高(施柑橘干渣5g/kg土的Oc5处理除外)。Oc5处理对玉米的生物量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Oc20处理(施柑橘干渣20g/kg土)对提高水稻生物量的作用最大。柑橘渣促进玉米吸收钾素,抑制氮素和磷素的吸收。Oc20处理对水稻的全氮、全磷、全钾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施用柑橘渣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玉米土壤有机质提高18.6%-69.7%,水稻土壤有机质提高0.5%-7.1%,旱地(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淹水(水稻)土壤碱解氮含量也有随着柑橘渣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