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40篇
  72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针对当前预切种式木薯播种器存在充种效果差、合格指数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落种滑板、主动辊筒、型孔摩擦带、支撑辊组、从动辊筒及储种箱等组成的预切种式木薯型孔摩擦带式精密排种机构。阐述了排种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排种机构充种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型孔摩擦带型孔形状、型孔数量、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型孔摩擦带速度以及种茎层厚度。基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建立种茎群-型孔摩擦带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分析各因素对充种性能及种茎群规律的影响。以充种合格指数和漏充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分析确定最优参数,利用Design-Expert数据软件,建立各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充种合格指数和漏充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型孔摩擦带速度、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和种茎层厚度,圆整后的最优参数为型孔摩擦带速度0.6 m/s、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45°,种茎层厚度250 mm,此时的模型预测充种合格指数为94.63%,漏充指数为3.42%,重充指数为1.95%。在最优参数下...  相似文献   
72.
初步探讨了以榨汁后的猕猴桃果渣、玉米粉、麸皮为原料 ,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猕猴桃果醋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 :猕猴桃鲜果渣与淀粉质原料以质量比 1∶ 1混合 ,添加 3g/ kg混合发酵剂和 1g/ kg醋酸菌 ,在 30~ 35℃下酒精发酵 6~ 9d,然后在 35~ 4 5℃下醋酸发酵 10~ 12 d,酿制出色泽棕红 ,果香突出 ,口味柔和协调的猕猴桃保健果醋  相似文献   
73.
木薯在热带地区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木薯淀粉的品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项研究着重探讨淀粉提取过程中,削皮、水洗、干燥温度对淀粉纯度、白度和淀粉糊化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削皮的淀粉样品色发灰,但具有比削皮处理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0℃时粘度、峰值降和持久性。增加水洗次数,不但能增加淀粉纯度,还可提高淀粉高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0℃时粘度、持久性和糊化温度。不同干燥温度对淀粉白度无影响,但淀粉纯度随干燥温度的提高而稍稍增加。通常高的干燥温度有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峰值降、50℃时粘度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74.
木薯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本薯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离体繁殖研究。于MS 6—BA0.05mg/L GA30.05mg/L NAA0.02mg/L中进行诱导腑芽的生长和继代培养,诱导和增殖效果较好,于MS 6—BA0.05mg/L NAA0.02mg/L MET4mg/L中进行生根培养,植株矮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75.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分子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相关的淀粉合成机理以及调控木薯淀粉合成关键酶的生化特性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认为人们对木薯淀粉的生物合成机理、关键酶的生化特性与表达调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6.
黎萍  彭靖茹  苏文潘  石兰蓉  李慧敏  黄惠芳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98-19699,19702
[目的]筛选出适合木薯组织培养的灭菌体系,为加快木薯组织快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GR891的腋芽为外植体,研究经甲基托布津杀菌剂处理和无处理外植体分别采用不同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表面灭菌的效果,同时研究6-BA和6-BA与NAA组合对丛芽诱导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甲基托布津杀菌剂处理后用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10 s+质量分数0.1%升汞处理8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存活率为61.3%;以MS+6-BA 1.5 mg/L+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基诱导培养芽效果最好,有的丛芽能达到7~9株,丛芽生长速度快,健壮。[结论]建立了木薯GR891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与增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7.
以蚕豆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得出用碱法和酶-碱法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2种方法制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胀性和持水性。结果表明,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6g/100mL,碱浸温度50℃,碱浸时间40min;酶-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3g/100mL,碱浸温度60℃,碱浸时间50min,胰蛋白酶用量0.4g/100mL。酶-碱法制取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溶胀性和持水性。  相似文献   
78.
不同方法提取苜蓿草渣膳食纤维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采用碱结合木瓜蛋白酶水解法和化学法对苜蓿草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用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NaOH浓度5%,碱浸温度60℃,碱浸时间50 min,蛋白酶用量0.3%.成品气味较淡,膳食纤维含量81.54%,膨胀力高达8.00 mL/g,持水力8.97 g/g.2)用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碱浸温度80℃,碱浸时间70 min,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4 h.成品气味较差,膳食纤维含量76.09%,膨胀力3.05 mL/g,持水力5.48 g/g.用蛋白酶水解法提取膳食纤维效果明显好于化学法.  相似文献   
79.
以桑椹籽粕为原料,采用酶碱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制备桑椹籽粕中膳食纤维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桑椹籽粕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5%、木瓜蛋白酶用量为0.5%、碱提温度45℃、碱提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利用以生木薯淀粉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腐烂木薯渣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以降解生木薯淀粉的真菌菌株RSDF-7。根据RSDF-7形态和18SrDNA与28SrDNA之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的结果,初步认定该菌株为曲霉属。菌株RSDF-7的粗酶液对多种不同的生淀粉底物均有水解效果;在以大米和玉米淀粉为底物时,其生淀粉分解活力比较高,分别为42%和40%。菌株RSDF-7的粗酶液具有良好的低pH稳定性,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4.5。在30min的吸附后,RSDF-7的粗酶液对生木薯淀粉的吸附力高达60%。使用HPLC对粗酶液的酶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酶解产物中仅存在葡萄糖,表明菌株RSDF-7所产的生淀粉降解酶主要为糖化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RSDF-7粗酶液酶解后的生木薯粉颗粒破裂,形成空洞,说明RSDF-7粗酶液对生淀粉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可以预见,经纯化后的曲霉菌株RSDF-7生淀粉酶将来可以用于基于酶解的木薯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