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8篇
  194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目的】探索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为岩溶地区的湿地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滇东南典型岩溶流域普者黑为研究区,通过对流域内沼泽湿地、库塘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进行监测,测定不同湿地水体中氮(总氮(TN)和氨氮(NH_3-N))、磷(总磷(TP)和正磷(PO_4~(3-)-P))和溶解氧(DO)质量浓度的变化,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对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普者黑岩溶流域不同湿地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在丰水期最高,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枯水期最低。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最高质量浓度均出现在丰水期的河流湿地中,分别达到1.72,0.95和0.113,0.035 mg/L,DO质量浓度在平水期的库塘湿地最高,达7.97 mg/L;枯水期湖泊湿地水体中TN、NH_3-N和TP、PO_4~(3-)-P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18,0.13和0.016,0.006 mg/L,在丰水期的沼泽湿地DO质量浓度最低,为4.39 mg/L。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氮、磷质量浓度由高到低表现为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大部分水体在不同时期均处于中等营养化状态,属磷限制状态。【结论】普者黑岩溶流域4种湿地水体在丰水期的富营养化程度为中等等级,面临水质恶化的风险,因此需合理利用及保护现有湿地,保证岩溶水资源有效补给,同时减少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2.
为筛选适应畜禽废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新物种,增加人工湿地系统的经济效益,特选择马蹄莲、花叶万年青、滴水观音、绿萝、白掌等5种观赏植物进行水培实验,并从耐污力、植物生长量、根系、经济性、易管理等5个指标分别给予综合评定。筛选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在MW下对TP、TN的净化率较好,TP、TN的净化率均在90%以上。从耐污力、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经济性、易管理等5方面综合评定,滴水观音、马蹄莲为可适于用作处理畜禽废水的人工湿地植物,尤其是滴水观音适应污水环境的能力强,生长状况良好,生物量较大,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湿地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63.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湿地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采取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测定了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林地、不同开垦年限的耕地和由耕地转变而成的果园土壤中TOC和DOC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湿地在开垦为耕地3 a后,土壤0~30 cm土层TOC含量显著(P<0.05)下降,开垦30 a后,只有0~10 cm的土壤表层TOC含量得到积累并恢复到与湿地相当的水平,表明湿地围垦后,土壤碳的丧失与积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对等,碳的损失发生期短,且集中在0~30 cm土层,碳的积累所需时间较长,且主要积累于0~10 cm土层。湿地、由湿地转变而成的新生耕地、林地DOC含量在土壤剖面上未表现出随土层增加而变化的趋势,DOC分配比例在除新生耕地外的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表现为随土层增加而逐渐升高,说明DOC分配比例较DOC含量对土层深度变化更敏感,更适于表征DOC在土壤剖面方向上的变化。0~20 cm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湿地在转变为耕地初期,20 cm以下土层的DOC分配比例下降,耕作30 a后显著(P<0.05)升高;耕地再转变为果园的3 a后,DOC分配比例在30~50 cm土层显著(P<0.05)降低;湿地在转变为林地后,各土层DOC分配比例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4.
为保护海域环境质量,减轻养殖产业的自身污染,在浙江省东海塘水产养殖基地的设计中,为505.1 hm2的海水养殖池塘配置了80.0 hm2的潮汐式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池和13.3 hm2的河道式颗粒物降解系统。模型试验表明,海水人工湿地净化的工艺流程基本合理,净化系统运行平稳,经过跌水曝气—微生物膜降解—沙蚕摄食—缢蛏、牡蛎滤食—江蓠、紫菜、龙须菜的组合吸收等过程,养殖废水的COD、PO43--P、TAN、TSS等4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70.45%、65.98%、71.10%、91.37%,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实现了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5.
  • 1. The coastal area of Valencia (Spain) in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is rich in freshwater and brackish wetlands. These areas are mostly protected for bird conservation but are also highly affected by human impacts. Six shallow lakes located in Ramsar wetland sites of this area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assess past and present ostracod biodiversity and relate it to the status of the lake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ndicator value of these easily fossilizable crustaceans.
  • 2. In all the wetlands studied, ostracod taphocoenoses showed much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biocoenoses. This is expected from the time accumulative character of the taphocoenosis, but the trend is clearly evident in the most disturbed sites which indicated loss of ostracod diversity owing to human impacts.
  • 3. By considering the ecology of most frequent species, multivariate ordination of both tapho- and biocoenoses showed trends within and between lakes in their limnological status, which were related mainly to water chemistry, and also to temporality and eutrophi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Some lakes have apparently lost most of their past ostracod community owing to an increasing trophic status in some cases and to modifications of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in other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6.
湿地生态旅游是实现湿地自然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开展向海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与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行生态旅游社区共管不失为发展向海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先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67.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逐渐成为近几年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合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部分或全部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本文就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8.
当前中国的很多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着退化和损失的威胁,必须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本文根据典型性、通用性、可量化、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选出如湿地面积、水量、地表水水质、主要保护物种数、水鸟种群数量和植被覆盖变化率等作为湿地生态预警指标,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并阐述了生态预警指标的评估办法,提出各级生态预警的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对湿地生态状况的变化做出响应,以保证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9.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方面对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得出1985~2005年期间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0.
刘丽  赵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08-18109,18137
[目的]选择适合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浮水植物。[方法]在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潜流湿地系统的水生生物塘中分别种植大薸、水葫芦和水鳖3种植物,通过实地观测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出3种植物对北方气候的适应性。[结果]3种水生植物中,大薸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态势均最好,其生理特征能很好地适应黑土洼人工湿地水生生物塘中水环境状况;水葫芦次之;水鳖长势最差,不适应北方环境。[结论]为北方人工湿地浮水植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