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485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391篇
  258篇
综合类   2144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秦明 《中国食用菌》2019,(5):71-74,78
为了对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农村外向型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在不同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对农村食用菌近年市场情况进行分析,给出食用菌商品在出口总额、金额、总单价以及利润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食用菌出口总量、食用菌出口创汇总量、出口单价和利润变化情况,给出食用菌及其作物成本、收益对比结果发现,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整体上呈逐渐递增趋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升高。分析了食用菌与其余作物成本收益比较结果发现,和传统农作物相比,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更高。能够为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下食用菌农村外向型经济效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2.
规模种植条件下玉米茬地平翻整地机组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后茬耕整地是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评价玉米茬地机械化耕整地机组的经济性能对指导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调研结果,确定了规模化生产条件下玉米茬地平翻整地工艺过程及完成各项作业的10种适用机组;选择年最大盈利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评价玉米茬地平翻整地各机组的经济性能,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模型。评价结果表明:东方红1304拖拉机灭茬机组、CASE210拖拉机耙地机组年收益最大;东方红1304拖拉机起垄机组、CASE210拖拉机平翻机组可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3.
“里山倡议”是透过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平衡生态环境、生产和生活文化,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知识,确保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永续利用,建立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文中以台湾地区林务局推动里山倡议概念中的“林下经济永续经营可行性之研究”为基础,梳理里山倡议在社会—生态生产地景的运作内容及框架;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传统知识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对山林地景的保护、恢复及营造,借由城乡交流和互惠,以地景为尺度、社区为主体,透过培力(充权)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经营,构建生态与生计共存的永续经营模式;总结台湾社区里山倡议的发展过程,跨地域整合及促进生态福祉的整体策略架构。  相似文献   
104.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是吉林省建设生态省所规划的四个省级生态经济区之一。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态省的建设。如何发挥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将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状况、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海南农垦经济分析。将海南农垦经济按时序划分为1980年代、1990年代及2000年以来三个时期,把垦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分别作为指标主行为序列,相应的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作为它们的相关行为序列,分别建立指标体系,对垦区的经济结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探索垦区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过去20年中,垦区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发展对垦区国民经济的影响比较稳定,而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垦区经济中的新亮点;农业生产方面,林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是垦区农业发展的关键,但2000年以后,种植业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变得突出。最后,就调整和优化垦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工业团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随着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的广泛推广,生态工业团区建设开始在国内各地兴起。本文首先探讨了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7.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高梯度产业地区和低梯度产业地区,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经济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通过非均衡发展使东部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1999年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后,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本文通过对1999年西部大开发进入实际阶段以来东、西部整体经济和各项经济要素的分析,发现东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西部经济的扩散效应和东部经济的极化效应明显,梯度转移迹象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旧村改造”规划中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分法和4级评价标准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口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Ⅲ级基本集约的比重最大,其次是Ⅳ级土地利用不集约状况的较多,保留下来的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拆除建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此说明,一方面三江口村保留下来的建筑在土地集约利用上已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同等规模的小城镇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还很大,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和土地供需矛盾较大地区更应注意挖潜;但在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的拆除及合村并点需注重质量,同时对于整理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组织复垦,注重提高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0.
运用C-D生产函数和波动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贵州农业波动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业波动频繁而剧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2次中期波动,目前有望进入第3个中波的回升期;当前,畜牧业已成为贵州农业增长和波动最重要的构成因素;贵州农业波动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是资本投入,其次是科技进步、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显著,劳动力数量投入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居民收入、农业贷款、市场价格和农业基建投资是贵州农业波动很重要的间接影响因素,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和农业贷款对贵州农业波动的影响大于市场价格和农业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