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真泥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舟山群岛采集体长7.1~18.7 cm、体重3.2~55.6 g的野生泥鳅样本,依据侧线鳞数目初步分出127尾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ubryanus)和136尾真泥鳅(Misguruns anguilliaudatuses)。按体长段分组,分别记录两种泥鳅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等数据,统计分析体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吻长、口须长/头长几组数据,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7±0.10)倍,真泥鳅尾柄长是尾柄高的(1.84±0.12)倍。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口须长/头长分别为1.05±0.11,0.54±0.11。尾柄长/尾柄高口须长/头长在两种泥鳅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铜,锌和甲胺磷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反映铜,锌两种重金属和甲胺磷农药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的影响,得到了三种药物对大鳞副泥鳅胚胎的24hLC50及对仔鱼的24h、48hLC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和仔鱼成活;三者的毒性强度是铜在于锌,铜锌远大于甲胺磷,但仔鱼比胚胎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73.
探究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自然繁殖对底质环境的偏好性,可为其仿自然人工产卵环境的营造及野外种群重建提供参考。以人工养殖的长江鲟子一代亲本为对象,在直径3.0 m、水深0.8 m的圆形池中铺设长江河道中常见的卵石、砂及人工养殖光滑底质,模拟不同的底质环境,利用发光标记和Ethovision XT行为跟踪技术,研究长江鲟亲鱼对不同底质环境的栖息偏好性和行为活跃性。结果显示,在两两对比的3种实验底质环境中,长江鲟亲本在光滑底质停留时间比57.56%显著长于砂底质42.15%(P<0.05),在光滑底质停留时间比88.63%也显著长于卵石底质10.77%(P<0.05),砂底质中停留时间比75.50%显著长于卵石底质23.89%(P<0.05),表明长江鲟显著喜好停留在光滑底质,其次为砂底质,在卵石底质栖息时间最短,且偏好性无雌雄差异(P>0.05)和昼夜差异(P>0.05)。行为活跃性分析表明,不同底质环境中长江鲟的行为活跃度明显不同,在有卵石底质存在的情况下,其急速游动平均时间要显著高于砂质和光滑底质。结合人工模拟产卵环境中观测到长江鲟多次重复产卵发生在卵石底质上的现象,表明卵石底质虽然不是长江鲟最佳栖息偏好底质,但对诱发其自然繁殖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今后开展长江鲟亲本野外放归后的栖息地选择和偏好评估。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盐度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Na+-K+-ATP酶(NKA)、抗氧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4、8、12共3个盐度组和一个淡水组(对照),以全长(17.60±0.69)cm,体质量(35.51±5.30)g的大鳞副泥鳅进行14 d胁迫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升高使鳃Na+-K+-ATP酶活力上升,第7 d 时3个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均达到峰值且盐度8和12组显著高于淡水组(P<0.05)。肝脏SOD和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于胁迫12 h和2 d时达到最大值;3个盐度组的GSH-PX酶活性在6 h和12 h均有所升高,且盐度12组显著高于淡水组(P<0.05)。盐度4、8和12组肝脏MDA含量分别在第1 d和7 d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淡水组(P<0.05)。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盐度12组的鳃小片变窄,鳃小片间距变大,泌氯细胞数量增多;肝细胞空泡化严重,血窦扩张范围增大,并出现细胞轮廓模糊、细胞核偏移、细胞核溶解。上述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大鳞副泥鳅的Na+-K+-ATP酶、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并对其鳃和肝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75.
大鳞副泥鳅卵和泥鳅精子杂交受精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泥鳅精子能够进入大鳞副泥鳅的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相互接触并融合形成合子核。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76.
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是中国台湾地区改良的泥鳅养殖新品种,其分类地位暂不明确。从外观上看,台湾泥鳅的雌雄个体形态上存在差异。为了科学识别台湾泥鳅雌雄个体形态特征的差异,通过对采集到的160尾台湾泥鳅的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体厚等25项形态学性状的测定,形成体厚/体长、体高/体长、颌须/头长等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采用t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台湾泥鳅雌雄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t检验表明,24项形态特征的比例性状中,4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2)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4.23%,台湾泥鳅雌雄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头部、躯干部、颌须、体型肥瘦程度以及整体框架轮廓等方面;(3)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判别函数。雌性(♀):func1=731.96x1+27.02x2+723.92x3-191.44;雄性(♂):func2=671.79x1+37.09x2+695.54x3-178.5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1.5%。研究表明,台湾泥鳅雌雄形态指标间差异显著,利用形态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实现对台湾泥鳅雌雄个体的快速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氨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重18~25 g)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暴露于30 mmol/L NH_4Cl溶液和空气中0 h,6 h,12 h,24 h,48 h,72 h,以研究体外和体内氨对其体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氨和空气暴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有明显累积的趋势,脑、肝脏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上升。氨和空气暴露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脑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但对肝脏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并没有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可通过体组织中累积谷氨酰胺来应对体外或体内氨浓度的上升,氨暴露和空气暴露可刺激体内谷氨酰胺的合成,将氨转化为无毒性的谷氨酰胺。肠道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上升,可能在鱼类应对氨氮毒性中,肠道谷氨酸脱氢酶比谷氨酰胺合成酶有更重要的作用。而大鳞副泥鳅肝脏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并不受氨和空气暴露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组织中转氨酶催化生成了足量的谷氨酸。  相似文献   
78.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设置0.302、0.362、0.434、0.521、0.625 mL/L共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鳞副泥鳅血细胞DNA 6、24、48、96 h所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6、24、48、96 h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慧星尾长(Tail length,TL)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3项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在6、24、48 h时,时间一定时,各项指标随除草剂浓度升高而变大;浓度一定时,各项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变大,而96 h时与48 h时相比,各项指标则有所下降。TL和OTM 2项指标在24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分别为(553.22±106.92)%和(200.73±50.72)%,Tail DNA在48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为(75.14±10.99)%。研究结果对于百草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79.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对象,设置0.302、0.362、0.434、0.521、0.625 mL/L共5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除草剂百草枯对大鳞副泥鳅血细胞DNA 6、24、48、96 h所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6、24、48、96 h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慧星尾长(Tail length,TL)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3项指标上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在6、24、48 h时,时间一定时,各项指标随除草剂浓度升高而变大;浓度一定时,各项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变大,而96 h时与48 h时相比,各项指标则有所下降。TL和OTM 2项指标在24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分别为(553.22±106.92)%和(200.73±50.72)%,Tail DNA在48 h时0.625 mL/L组达到最大,为(75.14±10.99)%。研究结果对于百草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污染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0.
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四倍体泥鳅、二倍体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鲜重) 分别为18. 68%、18. 69%和18. 20%; 脂肪含量分别为0. 796%、0. 106%和1. 203%; 水分含量分别为79. 81%、79. 52%和78. 40%; 灰分含量分别为0. 951%、11188%和1. 162%。3种泥鳅肌肉中都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鲜重)分别为17. 57%、18. 11%和17. 47%; 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 84%、7. 98% 和7. 76%, 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 /WHO 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98%、7. 33%和6. 95%。经比较分析, 四倍体泥鳅和二倍体泥鳅肌肉中蛋白质含量、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很接近, 但都明显高于大鳞副泥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