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2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林业   725篇
农学   625篇
基础科学   569篇
  665篇
综合类   3619篇
农作物   528篇
水产渔业   395篇
畜牧兽医   562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2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90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试验,将公司自主研发的特效吸油材料OK-50应用于不同的油品吸附中,研究其适用油品种类、吸油量和保油率,得出该材料吸油倍率高,保油率也较高,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2.
刘淑萍 《湖南农机》2011,38(9):82-84
柴油机使用过程中许多驾驶员由于对柴油机的机械构造、原理及必要的使用保养常识不了解,或者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日常使用保养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提高使用者个人专业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尤其重要.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也可以做一些工作来提高使用者的个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3.
大豆油分含量SSR标记及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油分含量是数量遗传性状。为了选育高油品种,有效利用高油基因和转基因研究,并使其广泛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通过构建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油分基因在基因图谱上的位置进行了标记,结果表明,标记Satt491和油分含量相关,定位于E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104.
为保障西部原油管道乌鄯线安全平稳运行,实现节能降耗输送,分析了乌鄯线和阿独乌线外输哈国油物性、沿线油温、地温数据,进而探讨了乌鄯线冬季运行冷热油交替输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长输原油管道冬季低输量运行,其进站油温差距不大并与地温的变化趋势一致,沿线地温为冬季冷热油交替输送的重要参数;采用冷热油交替输送工艺,哈国油常温输送对北疆油物性影响不大;乌鄯线冬季运行采用冷热油交替输送,节约燃料天然气约51.6%,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说明乌鄯线冬季运行采用冷热油交替输送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以自制白果粉为原料,分析了提取溶剂、粉料粒度、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白果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醚(沸程60~90℃)是较适宜的提取溶剂,出油率为3.88%。最佳提取工艺为:白果粉粉碎度80目,提取温度25℃,超声波提取功率200 W,料液比1∶25(g/ml),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2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3.86%,较索氏提取法,该工艺对白果粗脂肪的提取率为98.71%。  相似文献   
106.
论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建华 《油气储运》2012,31(6):422-426,488
油气储运设施是连接石油工业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其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介绍了油气储存和运输设施的分类依据及主要类型;从储运介质的易燃易爆和毒害性、油气储运设施易构成重大危险源两个方面论述了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总结近年发生的大连"7.16"爆炸事故、大型储罐火灾事故及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教训,指出第三方破坏是导致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打孔盗油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7.
阐述了《芝麻油纯度检验方法》的修订意义、工作任务来源以及与原标准的技术差异和重要测定环节;详细叙述了芝麻油纯度定性、定量检验方法、原理和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等。  相似文献   
108.
10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极香罗勒芳香油进行了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芳香油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芳香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共34种,占总芳香油的46.47%;脂肪酸类3种,占总芳香油的34.61%;芳香族醚类化合物有3种,总芳香油的7.84%;酯类有2种,占总芳香油的3.91%;烃类2种,占总芳香油的1.86%。芳香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占总芳香油的27.69%;其次是芳樟醇,占总芳香油的12.96%;其它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7.53%)、m-丁香酚(5.88%)。  相似文献   
1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ssential oil from Piper sarmentosum has strong antifeedant and toxicity effects on Brontispa longissima. The best antifeedant and contact toxicity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1st-2nd instar larvae. The essential oil also displayed a notable fumigation effect on the eggs and pupae of B. longissima. It took the control-treated insects 43.34 d to complete one generation, while the insects treated with 2000 mg/L essential oil needed 73.58 d. The essential oil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41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Myristicin (65.22%) and trans-caryophyllene (13.89%)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Myristicin exhibited strong antifeedant and contact toxicity effects on both the 3rd instar larvae and the imagoes of B. longissima, when it showed a significant fumigation effect on the eggs and pupae of B. longissima. Another P. sarmentosum essential oil and myristicin all showed a strong inhibiting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B. longissima along with the activity of AChE, CarE, GSTs and Na+, K+-ATPase in B. longissima larv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