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林业   268篇
农学   426篇
基础科学   239篇
  688篇
综合类   1427篇
农作物   37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352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酒泉市非耕地日光温室茄子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以‘紫阳长茄’为材料,以发酵腐熟的牛粪、秸秆、菇渣、草炭、炉渣、蛭石和沙石为基质原料,通过材料不同体积比例的搭配,设置10种不同基质配方,测定不同配比基质栽培下茄子植株生长、干鲜质量、果实产量进行定期测量.结果表明:在配方B(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2∶3.5∶1∶1∶2.5)、配方E(秸秆∶牛粪∶草炭∶河沙=2∶3.5∶1∶3.5)、配方C(秸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2∶2.5∶2∶1∶2.5)下栽培的茄子,其植株长势强、产量高、物质积累能力较强,比较适宜非耕地温室茄子栽培.在配方I(秸秆∶牛粪∶炉渣∶菇渣=4∶2∶3∶1)下栽培的茄子,其植株长势较弱,物质积累量少,产量较低,所以不适合非耕地温室茄子的栽培.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韭菜干粉及其提取物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作用,将韭菜干粉以土壤质量的2%添加到接种有棉花黄萎菌不同菌量密度的土壤中,开展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土壤中棉花黄萎菌存活影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菌量土壤中添加韭菜干粉,均可显著减少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数量,降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程度。韭菜干粉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存在于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中,两种萃取物合并后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共得到21个馏分,其中有9个馏分的抑菌率达到100%,经GC-MS检测出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含硫化合物、烯醛醇类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阿魏酸衍生物和角鲨烯。其中,角鲨烯和阿魏酸甲酯是首次从韭菜中检测出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一年两熟作物的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玉米-油菜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土壤贮水量、保蓄水度、耗水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以揭示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都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尤其以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效果最为突出;土壤贮水、保蓄水度呈现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趋势,且0~30 cm 的变化>30~60 cm 的变化>60~100 cm 的变化袁即0~30 cm 土层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cm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稳定;覆盖方式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经济效益与对照(处理Ⅰ)相比,增收在11.39%~26.50%,表明覆盖保水栽培对于提高干热河谷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 和美 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 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处理下,农香18 和美香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 量、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锌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Zn0 处理下茎锌的含量 先降低后升高,在Zn2 和Zn4 处理下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Zn0 处理下叶和茎锌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施 锌处理(Zn2、Zn4)下则成熟期最高。结论院(1)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合适的基施锌肥浓度可以提高香稻的干物质积累 量、锌含量和锌积累量;(2)高浓度的锌肥(Zn4)可以提高香稻生育后期吸收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水平:SI充分灌水(75%~85%θF)、DI1轻度亏缺灌水(65%~75%θF)、DI2中度亏缺灌水(55%~65%θF)和DI3重度亏缺灌水(45%~55%θF)和4个施氮水平:高氮(NH)、中氮(NM)、低氮(NL)、无氮(NN),研究了亏缺灌溉和氮营养对小粒咖啡苗木的生长及形态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或施氮能促进小粒咖啡生长,提高各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枝条长度)。与无氮处理相比,施氮可使干物质累积总量提高10.88%~37.4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73%~33.01%。与重度亏缺灌水处理相比,增加灌水可使干物质累积总量提高68.01%~141.9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48%~40.89%。低氮充分灌水处理可提高小粒咖啡苗木的形态指标,获得较高的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风蚀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仁用杏、花生、谷子、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配置方式在西侧距仁用杏2 m(W2)、1 m(W1)、仁用杏树带下(T0),东侧距仁用杏1 m(E1)、2 m(E2)处土壤水分效应均为负值,且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农林复合系统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水分,但仁用杏与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竞争,20~80 cm为水分的主要竞争层,其中40~60 cm竞争最为强烈,不同作物的竞争程度表现为甘薯>谷子>花生;水平方向上,随带距的变化,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中间小、两侧大的开口向上类似抛物线形状的分布趋势,但不同作物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在作物产量方面,间作作物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花生、谷子和甘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70.7%、63.3%和64.0%。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WUE,但是该处理WUE稍高于其它亏水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明显增加糯玉米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积、总干物质量和WUE,并缩短玉米开花至吐丝天数为0.7~1.0 d,其中中肥水平时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WUEt(以干物质为基础)和WUEs(以干子粒产量为基础)分别提高37.7%、50.0%、33.1%和45.1%。因此,中肥水平时(N、P2O5、K2O分别为0.25、0.10、0.25 g·kg-1)糯玉米拔节前期~孕穗期进行中度亏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 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 389.36 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 kg·hm-2、施磷量120 kg·hm -2和保水剂60 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99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马来酸酐(MAH)为酯化剂,通过干法合成马来酸酐酯化淀粉(ES)。FT-IR测试结果表明,玉米淀粉和MAH通过干法成功发生酯化反应。再将马来酸酐酯化淀粉和聚乳酸(PLA)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酯化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ES/PLA)。采用紫外老化箱对复合材料进行加速老化处理,研究了干法酯化改性对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FT-IR和SEM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复合材料中C—O、C—H和CO的吸收峰强度逐渐降低,破坏程度逐渐增大;老化时间相同时,ES/PLA中基团吸收峰强度大于原淀粉/PLA(NS/PLA),破坏程度小于NS/PLA;XRD和DSC结果表明,老化处理后2θ=21°处的结晶峰消失,且16.5°处出现PLA的结晶峰,表明淀粉的水解速率大于PLA;复合材料中PLA的结晶度随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再减小,表明PLA中非结晶区先发生水解。受结晶度的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且ES/PLA的热稳定性优于NS/PLA。老化时间相同时,ES/PLA的机械性能优于NS/PLA,随着老化时间延长,NS/PLA和ES/PLA的机械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As indoor frozen storage is increasing in forest tree nurseries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ccurate methods for assessing seedling storability in autumn and methods to determine post-storage vitality. Storability of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and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seedlings can be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dry matter content (DMC) of seedling shoots or by freezing shoots at –25°C and thereafter measure electrolyte leakage (SELdiff–25). To compare these two methods we stored 1-year-old spruce and pine seedlings at different occasions during the autumn. To test if leakage of electrolytes from shoots (SEL) could indicate deteriorated vitality, we measured SEL at the end of storage. After storage seedling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in a three-week growth test, measuring shoot and root growth capacity (RGC). Determination of freezing tolerance (SELdiff–25) before storage had a better ability to predict the outcome of storage compared to the DMC test. Measuring SEL at the end of the frozen storage period accurately indicated seedling vitality. Seedlings with SEL of 0–5% had a high survival rate whereas SEL over 10% indicated low survival and growth capacity after storage. The SEL method has a potential to become a screening test for identifying batches of seedlings that have been damaged during storage in the nurs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