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69篇
  142篇
综合类   49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电信专业围绕培养"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电信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素养、基础、综合、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产学融合将企业力量引入各级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校企双师模式",形成了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干,课外实践活动促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窖藏和冷藏过程中,鸭梨果实品质、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电子鼻特征、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解析两种贮藏方式对鸭梨香气物质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鸭梨采收后以窖藏和冷藏两种方式贮藏,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使用电子鼻检测挥发性物质变化,利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测定挥发性物质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乙烯生成(PbACS1PbACO2)及其信号转导(PbETR1PbETR2PbERS1aPbERS1bPbEIN3PbERF)、挥发性物质合成(PbAAT1PbADH2PbADH3PbADH5PbHPLPbLOX1PbLOX8)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冷藏期间,鸭梨果实硬度变化较小,SSC上升,TA含量下降。窖藏时,果实硬度下降比较明显,但对SSC的影响较小,而TA含量增加。与冷藏相比,窖藏下果实呼吸速率较高,乙烯释放高峰提前1个月出现,且其峰值较高。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两种贮藏方式下的挥发性物质,其中W1W、W5S、W2W、W1S这4种传感器对挥发性物质区分起主要作用;窖藏期间果实挥发性物质较多。鸭梨果皮和果肉的挥发性物质包含醛类、酯类、醇类、萜类、烷烃类等,且果皮中含量较高;窖藏果皮和果肉、冷藏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出36种和33种、28种和24种挥发性物质,窖藏鸭梨较冷藏时生成更多的乙酯类化合物,其中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乙酯、(E,Z)2,4-癸二烯酸乙酯等为果皮主要香味物质,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为果肉主要香味物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与冷藏相比,窖藏明显上调鸭梨果皮和果肉ACC氧化酶(PbACO2脂氧合酶(PbLOX1)和醇酰基转移酶(PbAAT1)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乙烯不敏感转录因子(PbEIN3)的表达。【结论】在贮藏3个月内,与冷藏鸭梨相比,窖藏条件明显促进乙烯生成(PbACO2)和香气合成(PbLOX1PbAAT1)等基因的表达,此时果实具有较多的香气物质种类和较高含量,表现出香味浓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森林资源及林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出发,着重分析研建浙江省县级森林资源微机管理系统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几个主要方面,并提出了县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常规角规测树较为粗放的现状,该文提出了电子角规测定森林蓄积量及生长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电子角规是电子经纬仪与PDA的有机结合,电子经纬仪测角精确,配合相应的PDA应用程序,可以准确地实现角规的量测胸高断面积功能.电子角规可以实时准确地量测树木材积,从而可以计算各树形高值以计算林分蓄积量;此外,电子角规还可以准确地测量各棵树相对于样点的坡度以进行坡度改正.为了测量蓄积生长量,该文作者在样点设置固定标桩进行两期观测.为了合理地解释森林蓄积生长,该文采用潜在计数值法,它可以合理地计算出进界木在前期的潜在量,林分实际生长量等于保留木、潜在木和进界木生长量之和.  相似文献   
995.
电子期刊的发展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电子期刊的定义、类型和获取途径入手,论述了电子期刊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充分利用电子期刊厦网上免费资源。走联合订购、资源共享之路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控喷油汽车的油耗测量方法.根据电控喷油发动机的喷油特性采集的电控喷油器控制信号,找出喷油量与控制信号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而通过实时检测喷油器的控制信号,求出其耗油量及耗油率.根据这一方案设计了一种智能型快速油耗测试仪,并对其进行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较简单,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97.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安全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998.
论述了农业机械电子监控设备的特点,及我国农业机械电子设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机械电子监控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1000.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electronic monitoring (EM) has emerged as a cost‐efficient supplement to existing catch monitoring programmes in fisheries. An EM system consists of various activity sensors and cameras positioned on vessels to remotely record fishing activity and catches. The first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was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play of EM in fisheries worldwide and to present the insights gained on this technology based on 100 EM trials and 12 fully implemented programmes. Despite its advantages, and its global use for monitoring, progresses in implementation in some important fishing regions are slow.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discuss more specifically the European experiences gained through 16 trial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three major benefits of EM were as follows: (a) cost‐efficiency, (b)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more representative coverage of the fleet than any observer programme and (c) the enhanced registration of fishing activity and location. Electronic monitoring can incentivize better compliance and discard reduction, but the fishing managers and industry are often reluctant to its uptak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isher's concerns, for example intrusion of privacy, liability and costs, and better exploration of EM benefits, for example increased traceability, sustainability claims and market access, may enhance implementation on a larger scale. In conclusion, EM as a monitoring tool embodies various solid strengths that are not diminished by its weaknesses. Electronic monitoring has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powerful tool in the future monitoring of fisheries, particularly when integrated within existing monitor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