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4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9篇
  31篇
综合类   21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3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0 毫秒
21.
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乌龙茶制成的乌龙型灵芝发酵茶进行Ames试验,以进一步测定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食品安全性,并与乌龙茶生化成分、感官审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对TA97、TA98、TA100和TA1024株试验菌株无诱导致畸变作用.生化成分分析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水浸出物、粗蛋白、咖啡碱、多糖、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的含量比乌龙茶高13%、21%、16%、78%、110%、131%和157%;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茶多酚含量比乌龙茶低59%.感官评审表明,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品质特征明显优于乌龙茶.  相似文献   
22.
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粉、蔗糖、琼脂,直投式发酵菌种为发酵剂,以酸奶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的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粉发酵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咖啡果皮粉添加量为鲜奶量的0.63%,蔗糖为鲜奶量的7.50%,琼脂为鲜奶量的0.55%,发酵时间6.6h时,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1分,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咖啡香味,感官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23.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发酵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控制豆豉生产的品质,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将HACCP原理应用到曲霉型豆豉加工生产中,对其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料控制、清洗消毒、制曲、发酵为关键控制点,并制定相应HACCP计划表。  相似文献   
24.
Miang茶是泰国北部地区居民一类传统日常食用的腌茶,是一种将茶树鲜叶通过腌制发酵的方法制得的食品.文章回顾了该茶的历史,论述了该茶的采摘与加工工艺,简述了亚洲相关国家如中国、日本、老挝、缅甸等地的腌茶,论述了Miang茶在泰国北部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价值.探讨了这种天然的发酵类茶的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种类及相关菌群对人体健康的益处.最后论述了该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Miang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理检测及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一定浓度的青霉菌发酵液对大豆浸种和茎叶处理,大豆幼苗的生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处理后大豆的株高、根长、株鲜重和根鲜重均明显得到了提高,且生长状态好于对照,不同浓度处理间具有明显差异,在发酵液浓度为5 g·L-1时,效果最佳。尤其是对根鲜重的影响,促进率最高可达56.21%,同时增强了幼苗根系活力,最大可以提高57.82%,浸种和茎叶处理后,分别提高了叶绿素含量41.25%和15.40%;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2.20%和11.70%;过氧化物酶31.33%和29.95%;过氧化氢酶活性42.8%和20.0%,这为发酵液在大豆田推广应用、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利用新鲜豆渣制成大豆膳食纤维粉添加到香肠中,并在香肠中添加大蒜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膳食纤维蒜肠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蒜肠的最佳配方为:蒜粉添加量1.3%,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5.0%,马铃薯变性淀粉添加量6.0%。用该配方生产出的产品具有蒜肠特有的香味,良好的口感和弹性,且由于加入了大豆膳食纤维,增加了该产品的保健功能,是老少皆宜的香肠新产品。  相似文献   
27.
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从第1d至第12d逐渐上升,然后下降;乳酸菌总数从第1d至第8d逐渐增加,然后下降。  相似文献   
28.
油脂预乳化提高大豆拉丝蛋白素食香肠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拉丝蛋白(Textured Fibril Soy Protein,TFSP)素食香肠的品质,该研究将油脂预乳化工艺应用于TFSP素食香肠的加工,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预乳化工艺条件,采用质构分析仪测定分析了产品的质构特性,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预乳化工艺条件为菜籽油含量445g/L、大豆分离蛋白浓度105g/L、乳化机剪切速率9.0×103r/min。与对照组相比,此条件下制作的预乳化-TFSP素食香肠的凝胶强度、硬度和咀嚼性分别提高了约1倍、10%和26%,且产品口感鲜嫩、富有汁液感,感官评价得分显著提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工艺制作的TFSP素食香肠在煮制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油脂预乳化工艺可大大提高乳化油脂的稳定性和在香肠凝胶基质中的均匀分布,从而使乳化油脂的‘填充作用’得以发挥,不仅增强了TFSP素食香肠的保水保油能力,降低了蒸煮损失率,而且对香肠的质构和感官特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油脂预乳化工艺是一种辅助提高素食香肠整体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 acidophilus,简称La),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简称Lp),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简称Lc)进行生化试验,并对其耐食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生长曲线、抑菌能力及拮抗性能进行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宜于发酵羊肉的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Lp,La对食盐、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能在6;的NaCl溶液和80~150 mg/kg NaNO2溶液中较好的生长;Lp,La,Lc对蛋白质、脂肪无分解作用,均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相似,生长2 h可接入羊肉中进行发酵,生长10 h可进入后熟阶段;三株乳酸菌的产酸特性相同,pH值都能在24 h内下降到5.0以下.由于Lp,La拮抗作用弱,所以Lp,La既可单独作为肉制品发酵剂,又可作为混合发酵剂.由于Lc耐盐性和耐亚硝酸盐性差,所以不适于作为发酵肉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30.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不同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pH值、亚硝酸盐残留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并与自然发酵组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发酵剂,香肠乳杆菌与木糖球菌混合发酵剂能迅速降低香肠pH值和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混合发酵剂和商业发酵剂的使用均能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